正文

          第二章 邏輯打動人心(4)

          思考的技術 作者:(日)大前研一


          事實上,要逼對方作決定,也不是一件困難的事,就算這個決定不是對方所喜歡的,但是事實擺在眼前,對方也就沒有辯駁的余地了。提案時,要注意整體的起承轉合,不要過之也不要不及,同時還必須滿足說明的必要條件及充分條件。

          說明時提出充分必要條件

          對客戶公司的經(jīng)營或技術問題進行診斷、指導或進言時,是以業(yè)界及客戶公司的資料為基礎,分析市場勞動力、客戶公司以及其他同業(yè)競爭對手的動向,歸納整理出一個極為易懂的結論。接著,搜集足以印證結論的證據(jù),在最后的提案上提出建議。如果有人提出質(zhì)問或反駁,必須當場補足數(shù)據(jù)或提出證據(jù)。一個顧問要做的工作就是這些。

          提案時,要注意整體的起承轉合,不要過之也不要不及,同時還必須滿足說明的必要條件及充分條件。所謂必要條件就是必須這么做,而充分條件則是這么做會更好,這兩者是不同的。為了讓客戶采納我們的建議,這兩種條件都必須具備。

          但是,如果提案是在應用必要條件之下成功的,往往會有感情的主觀問題,就是類似“我工作40年了,從來沒有被外面的人這么說過”等等的情緒反彈。要解決這類主觀問題,在提案之后,最好約大家一起喝一杯吐吐苦水。尤其如果所提的建議,會讓某個特定的部門主管扮白臉時,不但事前要和這些人進行溝通,事后還得追蹤狀況。

          總之,有了答案之后,一定要大家都能毫不猶豫地付諸行動。不過,來自企業(yè)外部的顧問是無法參與實行的,因為這是總裁以下的職員該做的事。在這種情形下,最重要的就是要大家有做的心意。對公司來說,了解后卻無心做,等于是白白浪費金錢。所以說明演示結束后,最大的課題是營造一個有做的心意的空間。為了要看到成果,我們絕不能忽視人的情緒問題。

          或許有人會認為追蹤和溝通是日本人的想法。事實上,不論是日本人還是美國人,都有心理障礙。人的感情有的時候不是用邏輯可以解釋清楚的。因此一旦有情緒問題發(fā)生,一定要追蹤后續(xù)狀況,務必讓當事人從第二天起能夠高高興興開始執(zhí)行方案。這也是為提升提案的實效性必須注意的事項。一開始就提出自己的調(diào)查結論

          實際進行提案時,如何安排整體的流程結構是非常重要的。流程安排不當,很容易讓參加的公司高層、所以,一開始我們可以先報告自己做過的事前工作,以化解對方的質(zhì)疑,再以此為基礎,簡要地得出最后的結論。

          各部門主管產(chǎn)生反感,或直接反駁說:“我不這么認為。”掌握流程的重點就是,用簡潔的語言作簡潔的分析,每部分作一個結論,然后應用所累積的多個小結論,導出自己認為絕對正確的整體結論,再以此結論提出有證據(jù)做支撐的建議。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