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支氣管炎等呼吸系統(tǒng)疾病納入“允許使用針灸治療目錄”。近年來,許多研究都證明了針灸和中草藥對哮喘的療效,例如1993年奧地利維也納大學附屬醫(yī)院的一項研究表明,經(jīng)過10周的針灸治療之后,超過70%長期哮喘患者的癥狀有明顯改善。
我曾與數(shù)位呼吸系統(tǒng)疾病專家合作,接待過不少哮喘病人。我的治療方案以平衡免疫系統(tǒng)、減輕過敏反應、消除過剩黏液、增加肺活量為目的,采用針灸、中草藥與氣功練習結(jié)合的手段,取得了顯著的療效。注意,哮喘患者必須定期體檢,并了解哮喘可能的誘因,以防突發(fā)的嚴重癥狀危及生命。除非醫(yī)師建議,不要停止服用抗哮喘藥物。
以下是我的一些建議:
飲食建議
·超重和肥胖是哮喘的誘因之一。為預防哮喘,飲食應偏重復雜碳水化合物,低脂肪,含有適量的蛋白質(zhì)。應多吃番茄、胡蘿卜、綠色蔬菜、青椒、洋芋、南瓜、冬瓜、菠菜、無花果、蘿卜、芥菜、芝麻、胡桃、杏仁、羅勒、橘子、荔枝、枇杷、蜂蜜等食物,對肺部進行充分的滋養(yǎng)。研究表明,常吃蘋果能夠預防哮喘。多喝溫水。
·少吃富含花生四烯酸的食物,如蛤蜊、肉類、蛋黃等,因為花生四烯酸是哮喘的誘因之一。少攝入奶制品(尤其是冰激凌)、小麥、玉米、生冷食品、西瓜、香蕉、腌制食品、汽水、蔗糖等能增加黏液分泌的食物。
家常療法
·每天用浴鹽泡熱水澡,并進行冷熱水交替淋浴。起初可以用溫水和熱水交替淋浴,然后再逐漸增大溫差。
·取1茶匙芥末加熱,均勻涂于整個胸部,再以熱毛巾覆蓋,15分鐘后擦除,每日2~3次??梢跃徑庀?。
·取蘋果醋和蜂蜜各1茶匙,加熱水1杯攪勻飲用,每日3次。
·取1頭大蒜剝開,加水35杯熬煮10分鐘,取湯汁飲用,每日3杯。
營養(yǎng)品
·每日服用提取自琉璃苣或夜來香油分的EPA(1000毫克)及GLA(400毫克),可以降低人體中的花生四烯酸水平。
·每日服用維生素C(1000毫克),可以起到消炎作用。
·櫟精(200毫克),作用與抗哮喘藥物類似,可抑制炎癥反應。
·維生素B復合制劑(含有維生素B6及維生素B12)可起到抗組胺作用,對兒童哮喘癥有緩解作用。
草藥方劑
·銀杏、麻黃、荊芥、紫蘇葉、白芥子、橘梗、薤白均有疏導支氣管的作用。
·白芥子、紫蘇子、蘿卜籽可減少黏液分泌。
·毛蕊花、木蘭、合歡有解充血、抗過敏的作用。
鍛煉和健身
哮喘發(fā)作期間不要鍛煉,因為鍛煉會增加身體的需氧量,加重癥狀。保持鎮(zhèn)靜,充分休息,如在新鮮空氣中靜坐或慢速散步,可以緩解哮喘癥狀。平時可以進行散步等中低強度的鍛煉活動。游泳能夠增加肺活量,對兒童和成人都有所裨益。每天花半個小時練習八寶門氣功,能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大鵬展翅是八寶門氣功的第二式,有利肺之功效,每日練習兩次,能夠緩解和預防哮喘。
練習應選擇安靜、舒適的環(huán)境,最好在戶外進行。直立,雙腳分開,同肩寬,膝蓋稍彎,挺腰收臀,頭稍前傾,雙臂和雙肩自然放松;
深吸氣,想象氣息一直貫通至小腹丹田處(臍下約兩指寬處)。緩緩吐氣。重復呼吸七次,以安神清心;
下一次吸氣時,腰朝前傾,雙手自然垂于雙腿之間。吐氣,同時緩緩前后擺動雙臂,臂部肌肉放松。重復擺動三次;
吸氣,直起腰,雙手移至胸前,為胸及肺部補充能量。屈膝,令身體成蹲姿;
吐氣,雙臂展開,雙掌朝左右兩側(cè)推出。吐氣過程中重復推出三次。如此進行七個呼吸周期,然后回歸最初的姿勢。雙手掌心朝下,交疊置于下腹部,以手掌內(nèi)側(cè)按摩臍下部位,順時針按摩七圈。
穴位按摩
·左手拇指按壓右肘前外側(cè)的尺澤穴,時間約兩分鐘,然后左右交換。
·雙手食指按壓背部第七椎骨(頸后突出骨節(jié))兩側(cè)的定喘穴(經(jīng)外奇穴),力道以產(chǎn)生輕微痛感為宜,時間約三分鐘。
圖:
尺澤穴
定喘穴(經(jīng)外奇穴)
禁 忌
·忌體力透支。保證充足的休息。
·忌煙酒、咖啡因等刺激性物質(zhì)。
·避免暴露在寒冷環(huán)境下,以防哮喘發(fā)作。冷天一定要注意保暖。
·避免壓力、焦慮、情感波動,因為這些情感反應能夠誘發(fā)哮喘,兒童尤甚。
·慎用阿司匹林、非類固醇類消炎藥、β-受體阻斷藥等可能導致過敏反應、誘發(fā)哮喘的藥物。
口臭
幾乎所有人都曾經(jīng)歷過口臭。午餐吃了太多的大蒜,或是臨睡前忘了刷牙,都有可能導致暫時性的口臭。饑餓、節(jié)食、飲酒、口干舌燥等都可能是暫時性口臭的原因。只要注意口腔衛(wèi)生,暫時性的口臭很容易?除。
口腔疾病在中國人群中的發(fā)病率非常高,約有60%的人群患有不同程度的口臭、口腔潰瘍等,發(fā)病率還有逐年遞增的趨勢。在美國,約有25%的人由于口腔細菌滋生、牙齦炎等緣故,經(jīng)常受到口臭的困擾,嚴重時甚至需要抗生素治療。
中醫(yī)理論認為,口腔和牙齒是消化系統(tǒng)的延伸,能夠反映胃部和整個消化系統(tǒng)的狀況。牙齦疾病和口臭都是脾臟-胰腺-胃臟器網(wǎng)絡(luò)內(nèi)火過盛(感染或發(fā)炎)所致。積食、潮濕、黏液的堆積等,都是內(nèi)火過盛的可能原因。情感壓力也可能導致免疫機能下降,造成口腔和消化道內(nèi)部的細菌或真菌感染,從而導致牙齦疾病。
氣味是中醫(yī)診斷過程中的重要參照之一。有一次,我發(fā)現(xiàn)一位患者的呼吸帶有烤面包的味道,他當時食量過大,胃口驚人,因此我懷疑他可能患有高血糖。我建議他進行內(nèi)分泌檢查,結(jié)果表明他患有糖尿病。
我對口臭的治療通常以退火祛潮為核心,同時對患者傳授口腔衛(wèi)生知識,避免食物碎屑、污垢等的積累。
以下是我的一些建議:
飲食建議
·飲食多樣化,多吃新鮮水果蔬菜、瘦肉和谷類,可以預防口臭和牙齦疾病。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