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民幣國際化的幾大難點

世界的人民幣 作者:孫兆東


人民幣國際化意味著必須有世界交易商、投資者以及其他國家中央銀行對人民幣的強烈需求,人民幣要被作為與外國進行貿易結算的交易中介、主導國際金融業(yè)務的計價單位,以及中央銀行用作外匯儲備的貯藏手段。經濟學家一致認為,支撐一種貨幣國際化要有三個支柱,一是國家的經濟規(guī)模和貿易額,二是資本市場的廣度、深度和流動性,三是貨幣本身的穩(wěn)定和可兌換。以此來看,人民幣國際化道路上還存在眾多障礙。從中國的實體經濟發(fā)展狀況來看,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尚存力有不逮之處。

首先,與貨幣國際化程度相對較高的國家相比,中國的經濟實力還有一定的差距。同時,中國的宏觀經濟環(huán)境仍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因此,現階段大規(guī)模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基礎并不穩(wěn)固??v觀全球主要國家的貨幣國際化實踐,一國貨幣國際化進程要求該貨幣發(fā)行國應具備以下條件:占有全球經濟較大份額的經濟實力,政治上高度穩(wěn)定,宏觀經濟環(huán)境的穩(wěn)定和完善的市場經濟體系,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

其次,在管理和制度方面,人民幣國際化還有諸多障礙。由于中國產業(yè)結構的轉型還沒有完成,中國經濟的增長方式抵御外部沖擊的能力還很脆弱,所以,人民幣匯率的市場化推進和人民幣資本賬戶的開放不可能馬上到位,這就給人民幣國際化的實質推進帶來了制度性的障礙。再加上我們缺乏保證國際業(yè)務健康發(fā)展所需要的一整套成熟的法律、會計和監(jiān)管體系,要在國際舞臺上獲取人民幣真正的話語權還需要走很長的路。

第三,我國現有經濟體制有待于進一步完善。中國市場經濟體制建設初見成效,但仍存在難以支撐人民幣迅速實施國際化進程的諸多問題,如利率市場化問題、人民幣匯率機制完善問題、資本項目可自由兌換問題等。由于中國金融體系的改革和發(fā)展起步較晚,中國金融機構的業(yè)務大量集中在傳統(tǒng)的信貸業(yè)務上,所以,雖然我們沒有像歐、美銀行那樣在這場危機中受到致命的打擊,但是,我們大而不強的弱點經不起完全開放后會出現的沖擊。另外,中國資本市場發(fā)展更為單一,市場的投資文化和金融產品的缺失很容易引發(fā)追漲殺跌的局面。這也是非常不利于人民幣走向國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四,人民幣國際流通量不足也將成為國際化的又一問題。因為在金本位的黃金時代,英國雖然存在龐大的經常項目順差,卻通過資本輸出向世界各地輸出了大量英鎊。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之后,美國通過經常項目逆差向世界提供了美元流動性。盡管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貿易順差最大的國家之一,但對外直接投資規(guī)模仍然較小。

總之,中國宏觀經濟存在著眾多的矛盾,微觀機制有待健全,金融體系較為脆弱,金融監(jiān)管有待加強,加上國際環(huán)境較為嚴峻,所以,待到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前提條件成熟,還要有較長的過程。在這種情況下,漸進模式就成為必然的選擇。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