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怎么?”
寶釵:“方才晴雯遇難時的意境,不是跟這句‘涉江采芙蓉’,正好暗合了嗎?”
探春恍然道:“你是說,這風(fēng)箏上的詩句……?”
寶釵微微點了點頭:“不錯!這詩句,正是死亡的預(yù)告!”
探春:“照這么說,放風(fēng)箏的人,一定就是兇手了?可是……為何要在殺人前,冒險發(fā)布死亡預(yù)告呢?”
湘云伸手指向湖畔對岸:“我記得,這只風(fēng)箏,是從湖對岸飄過來的!”
探春:“那竹筏也是從對岸的方向漂過來的!”
湘云一跺腳:“是了!兇手一定就在對岸!快!快去抓他?。 ?/p>
寶釵沉靜地:“即便兇手將竹筏推入湖中之后,又放飛了風(fēng)箏,現(xiàn)在怕也已過了二刻鐘的樣子吧?你以為,兇手還能等在原地不動?”
湘云不吭聲了。
寶玉喃喃道:“可是……那句詩,兇手又如何會知道呢?”
寶釵:“你說什么?”
寶玉:“那……那是我在夢境中出現(xiàn)過好多次的詩句??!”
湘云:“夢境?什么夢境?”
寶玉:“好多年了,我總是夢見來到一個叫做‘太虛幻境’的地方,我在那兒發(fā)現(xiàn)一本書冊,隨手翻開了一頁,書頁上寫著晴雯的名字,畫著一個美人躺在鮮花叢中,旁邊還配著一句詩,就是‘涉江采芙蓉’!”
寶釵沉吟道:“這夢中的情形,你可曾對人說起過?”
寶玉:“我告訴過晴雯!”
探春:“難不成晴雯自己又在無意間告訴了兇手?兇手才故意利用那詩句上的意境,殺害了晴雯!”
湘云:“倘若真是如此,兇手應(yīng)該是跟晴雯關(guān)系比較親近的人!”
迎春感嘆道:“晴雯已經(jīng)被逐出了大觀園,身上又病著,已經(jīng)很凄慘了,誰又那么狠心,要置她于死地呢?”
惜春:“或許,兇手是擔心晴雯死灰復(fù)燃再回來,這才痛下了殺手!”
寶玉哭道:“我卻不知晴雯究竟得罪了什么人,害她被逐出了園子還不夠,定要趕盡殺絕!”
寶釵沉著地:“留在這兒瞎猜也無用,不如一面讓小廝駕船打撈殘骸,我們親自去湖對岸查一查,看可能查得到蛛絲馬跡!”
湘云困惑地:“寶姐姐,你方才不是說,兇手不會等在原地不動的?”
寶釵:“要想找到獵物,可不得先去尋找獵物留下的痕跡?”
湖對岸地處靜僻,花木叢生。時至中秋,地上殘花枯葉,零亂地落了一地,可芙蓉花卻枝繁葉茂,挨挨擠擠地開遍了湖畔。自枝葉的縫隙間望去,尚可看到靠岸處停泊著幾只綠色的竹筏。
探春嘆道:“這些竹筏,是初秋之際,看管園子的婆子們采菱角時用的,常年停泊在此處,誰知竟成了殺人的器具!”
眾人提著燈籠,四處查看了一番,并未發(fā)覺有什么可疑之處??磥韮词植⑽戳粝潞圹E,然而―― “這花雖已落了,卻依然嬌艷水嫩,毫無凋零枯敗之相,一看,便是剛落了沒多久的樣子!”寶釵俯身揀起了一枝紅色的芙蓉花。
“是夜風(fēng)吹落的罷?”湘云瞥了一眼。
寶釵:“你覺得今夜的風(fēng),足以吹折花枝么?”
湘云不假思索地:“若說要吹折花枝,只怕還不夠猛烈些!”
寶釵不語,只是展開了手掌,托起那枝落花,送到她眼前,那芙蓉花上連接著一段枝葉,顯然是有人自花枝上生生折斷的。
湘云恍然道:“莫非,是兇手攀折芙蓉花時,落在地上的?”
寶釵依然沉默著,又親手提了一盞燈籠,到那花木深處,仔細照了半日,這才開口問道:“寶玉、湘云,你們方才都用那西洋望遠鏡瞧得分外清楚,晴雯遇難時,身上穿的,可是件鮮紅的絲緞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