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凡納利對于中國大陸讀者來說是位遠方的陌生人,《伊斯坦布爾的幸?!肥撬诖箨懨媸赖牡谝徊啃≌f,但是作家享有很高的國際聲譽,受到很多名人和讀者的追捧,雖然是暢銷書,但伊凡納利卻絕不迎合世俗,他以決絕與沉痛的姿態(tài)向捆綁社會與個體的桎梏宣戰(zhàn)。
嚴格意義上說,這是一部傳統(tǒng)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品,不過作家在小說中采用了倒敘、多線索等現(xiàn)代主義手法,尤其幾乎小說所有的事件與場景都是在三位主人公意識流動和追憶、猜測中展示,是以整部作品仿若在夢境中一般迷幻。
像所有的作家一樣,伊凡納利對他的時代充滿疑惑、矛盾,他描述的伊凡教授不知道是不是有些自傳性質(zhì)。20世紀初葉大西洋彼岸曾經(jīng)有位作家,在深受人生與理想的困惑后,毅然拋棄一切,突然出走,還有一位作家,像一條荒野之狼在小市民的氛圍中將狼魂撕碎、割裂,然后又拼湊起來。小說中教授兼具兩人的影子,在分裂的矛盾中出逃。
當然,伊凡納利所做的并不只是讓教授一人出逃,他更側(cè)重的描繪了土耳其獨特的歷史文化風(fēng)情,詩意化的語言像一幅緩緩展開的畫卷,氣象萬千卻又明察秋毫,土耳其這樣一個迷幻國度逐漸在作家的筆下展開,正像伊斯坦布爾與生俱來的魔幻氣質(zhì)一樣,作家在不停編織著小說的夢境。
實際上,這是一部逃逸主題的小說,三位主人公都經(jīng)歷著可怕、憤怒、痛苦的夢境,分別成為他們夢境的囚徒,他們處于波詭云譎的現(xiàn)實與思維深淵中,彼此孤獨無助,伊斯坦布爾不是他們的幸福所在,卻是夢魘的終點,伊凡納利靠著那些夢境的意象完成了他的蛻變,主人公們則逃離了夢境的謀殺。
從寧靜的凡湖到碧波萬頃的地中海,愚昧無知無所不在,殘暴兇惡難以抵擋。從東安納托利亞到伊斯坦布爾,偽善與教唆充斥人間。蒙昧的人群被無恥的人蒙住了良心,他們用光榮的夢境謀殺人類的良知,唯有出逃才能擺脫。
一、 痛苦的夢境囚徒
開篇,作家為讀者描繪了三個夢境,三位主人公分別困在夢境中無法脫身,他們?nèi)齻€成為了痛苦夢境的囚徒,無法逃脫?,旣愂芾в趶娂?,伊凡受困于荒原狼式的分裂,西瑪爾則受困于戰(zhàn)爭中的性幻想。雖然他們身處于不同的環(huán)境中,但是彼此都被夢境謀殺,而且那些夢成為他們痛苦的根源。
這些夢境痛苦萬分卻又抹上榮譽、正義、成功的脂粉,所以三位主人公深受夢魘所害,卻無法逃離,他們只是潛意識里感受到了痛苦,卻并沒有真正的意識到,但是教授覺醒了,他率先想擺脫囚徒的角色,這也預(yù)示著他將成為啟蒙人。不過瑪麗的擺脫則是最強烈的帶有本能意識的抗爭,雖然起初不過是想活下去。西瑪爾是三個人中思維意識最弱的,他只是在潛意識里隱約感覺到不對勁,但是他仍然為成為一個國家殺人機器而深感榮幸,雖然會惶恐不安,這也是他屈從于教長的意旨,冷血的接受殺害無辜小女孩的使命的原因。
小說乍看之下,似乎只是瑪麗被榮譽謀殺,實際上三個人都過著那種被榮譽謀殺的生活,甚至?xí)械哪切┙巧?,像賽荷的哥哥、列車上的特?wù),同樣是被各自的榮譽謀殺了,不過有的失去了生命、有的失去了靈魂。瑪麗只是在生命受到威脅時才想到了本能的反抗,事實上,那或許是很多女孩子都會采取的手段,不然怎么會有那么去伊斯坦布爾的女孩。西瑪爾,一個本性善良的孩子淪落為國家殺人機器,他惶恐不安,唯一幸福的感覺是夢中的純真,卻又時刻被虛偽的說教所束縛,潛藏內(nèi)心的真實不時被負罪感打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