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傷心之中也有安慰。1910年,清廷以其“游學專門列為一等”,賞給文科進士,同榜中嚴復位列第一,他列第二。同年,辜的中文版《張文襄幕府紀聞》、英文版《中國的牛津運動》同時出版。他著書的目的有兩個:一是追念張之洞,向西方做一次悲壯的抗議;二是“我想幫助我們中國人去與現(xiàn)代歐洲的進步與新知的觀念戰(zhàn)斗……總結教訓,我們怎樣戰(zhàn)斗,為什么失敗和怎樣失敗”。其實是再一次顯示他的觀點:批評西方民族的優(yōu)越感,爭取中國文明的地位。他常引用孔子的“有教無類”(他將其翻譯為“文明不分種族,一律平等”)要求西方尊重中華民族。他的書在西方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
之后,辜鴻銘認為在外務部郎中的職位上毫無作為,遂辭職離開北京,南下上海就任南洋公學監(jiān)督。不久,武昌起義爆發(fā),他給租界內(nèi)的《字林西報》寫信指責列強袖手旁觀、縱容革命,這封信發(fā)表后,他所教的學生群情激憤,不能容忍老師的反革命的思想。辜鴻銘來學校時,學生們把他包圍起來,對他進行質(zhì)問。辜鴻銘卻說:“言論本可自由,汝等不佩服我,我辭職?!睂W生們鼓掌而散,辜鴻銘也真的離開了南洋公學。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這場前史未有的戰(zhàn)禍使東方人對西方文明的幻想有所驚醒,恰恰符合辜鴻銘一直以來對西方文明局限的批判和預言,西方輿論界也紛紛展開自我反思。這種情況堅定了他反對西方文明、固守中國儒家文明的信心,1915年出版《春秋大義》(即《中國人的精神》),1917年出版德文論文集《吶喊》,正式闡明以中國文明拯救西方的思想。比之大戰(zhàn)前,他關注的重心有了轉移,從要求西方不要破壞中國傳統(tǒng)到主張西方必須輸入中國傳統(tǒng)文明以自救。
隨著戰(zhàn)爭的激化,西方人逐漸形成了對自身文明的失望和對東方和平思想的羨慕。梁啟超曾在《歐游心影錄》一書中記述說:“記得一位美國有名的新聞記者賽蒙氏和我閑談。他問我,‘你回到中國干什么事,是否要把西洋文明帶些回去?’我說,‘這個自然?!麌@一口氣說,‘唉!可憐,西洋文明已經(jīng)破產(chǎn)了!’我問他,‘你回到美國干什么?’他說,‘我回去就關起大門老等,等你們把中國文明輸進來救拔我們?!页趼犚娺@種話,還當他是有心奚落我,后來到處聽慣了,才知道他們許多先覺之士,著實懷抱無限憂危,總覺得他們那些物質(zhì)文明,是制造社會險象的種子,倒不如這世外桃源的中國還有辦法。這就是歐洲多數(shù)人心理的一斑了?!庇捎跉W洲尤其是德國人對辜思想的追捧,辜在西方世界的形象也由一個骨氣錚錚的民族文化捍衛(wèi)者變成了思想深奧的哲學家。英國作家毛姆就曾不畏周折地去拜訪過他,對他“竭盡奉承之能事”。在西方,辜更是與印度詩人泰戈爾齊名的東方圣哲。當時泰戈爾剛以其長詩《吉檀枷利》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戰(zhàn)時及戰(zhàn)后,他在美國、日本、德國、中國等地演講東西文化,他的思想觀點與辜雖微有差異,但大體相同,都是譴責西方對東方的侵略,批評西方個人主義、效率主義,宣揚追求和諧、滿足于精神生活的東方文化價值,要求西方向東方學習等。
與西方向東方學習的風氣相對應,當時的中國也掀起了尊孔復古的潮流,特別是袁世凱復辟帝制使這股潮流越來越猛烈。辜盡管大罵袁世凱,但國內(nèi)的這種氣候?qū)λ彩且环N安慰和激勵,走紅西方又讓他非常自得,經(jīng)常在北大課堂上搖著他的辮子鼓吹君主制,甚至在一次教員會議上,辜很認真地對大家說:“如今沒有皇帝,倫理學這門功課可以不用講了。”
陳獨秀等人針對這種傾向,1915年創(chuàng)辦了《青年雜志》(次年改為《新青年》),大力宣揚科學、民主,抨擊舊道德,提倡新道德;批判舊文學,提倡新文學,針鋒相對地反對儒家倫理道德觀念,進步青年紛紛響應。1916年,蔡元培留德回國后就任北京大學校長,聘請陳獨秀為文科學長,胡適、錢玄同、李大釗、劉半農(nóng)、周作人為北大教授,并以他們?yōu)橹行?,形成了北大的“新派”;又續(xù)聘辜鴻銘,新聘黃侃、劉師培等思想守舊派為教授,形成北大的“舊派”。借此以北京大學為中心,展開了“新舊思潮”的戰(zhàn)斗。
但是,舊派人物間并不團結,不能講出激奮人心的新理論,他們的《國故》月刊根本不能與《新青年》、《新潮》對抗,日漸落敗。這時的辜沒有機會在國內(nèi)全面闡發(fā)中西文明觀和尊王論,只能在英國文學課堂上即興發(fā)表一些零散的“春秋大義”、“納妾合理”等引人笑談的觀點,并利用社交機會表明立場。一次,辜在宴會上與素昧平生的嚴復、林紓等相會,觥籌交錯之間,便又發(fā)奇論:“如果我有權在手,必定殺嚴復、林紓二人?!眹缽筒[縫著眼,笑著不搭理。林紓便相問:“這兩人有何開罪足下之處,愿足下念同鄉(xiāng)之誼,刀下留人吧?!惫技惭詤柹溃骸皣缽妥g《天演論》,主張物競天擇,于是,國人只知有物競而不知有公理,以致兵連禍結,民不聊生;林紓譯《茶花女》,一般青年就侈言戀愛,不知禮教為何物。不殺此二人,天下將不會太平?!彼唤橐鈩e人叫他“辜瘋子”,自說自話,在北大學子心中留下了迂腐可笑的印象。
1917年,辜鴻銘帶著幻想跟隨張勛的“辮子軍”參加了復辟,就出現(xiàn)了本文開頭的情形,變成了世人眼中不識時務的“頑固保守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