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自前清時代發(fā)展起來的這部分川軍,就逐漸形成了兩個主要的軍事系統(tǒng):一個是以四川本土培養(yǎng)的軍事學堂畢業(yè)生為骨干的周駿第一師系統(tǒng),這一系統(tǒng)的嫡派就是以劉湘、楊森為代表的速成系;另一個則是以外來軍事人才和中央系軍事學堂畢業(yè)生為骨干的劉存厚第四師系統(tǒng),這一系統(tǒng)的嫡派則是以鄧錫侯、田頌堯、劉文輝為代表的保定系。
再加上原屬重慶蜀軍政府,由革命黨一手創(chuàng)辦起來的第五師東斌系,川軍新舊兩大派別、三大系統(tǒng)的格局初告形成。
滇軍這次入川,原是以援蜀、北伐為名,企圖相機奪占川南財富之地。不料后來清廷迅速垮臺,北伐就不了了之;而四川又自行獨立,援蜀亦師出無名,所以只得悻悻退回。事實上,這種假大義之名的曖昧威脅,倒確實是促成成渝兩軍政府迅速合并的重要外因——尤其是讓錢多槍少的重慶蜀軍政府,意識到了槍桿子的重要性,從而甘愿將四川都督之位讓給槍多錢少的尹昌衡。
四、劃過亂世的流星
然而云南對四川的覬覦并沒有就此打住。到1912年6月間,恰逢川藏間形勢陡變,云南便又一次提出要協(xié)助四川平定藏事,企圖再次“援”蜀——無奈云南想出來的題目雖好,川督尹昌衡卻死活不肯買賬,非要“藏事獨任其難”,斷然拒絕了滇軍借道四川入藏的建議。
尹都督要“獨任其難”,一來固是對云南存有戒心,深恐對方是“假途伐虢”,借道圖川之計;二來趙爾豐、鐘穎撫平川邊西藏的成功前例猶在,足見以一川之兵力、財富平定川藏邊,并不是什么難以完成的任務。
為不授人以柄,尹都督迅速動員部隊,準備親自出馬西征。
都督出征,論理應該由副都督張培爵代理職務,但尹昌衡信不過出自蜀軍政府系統(tǒng)的張培爵,遂把正坐鎮(zhèn)重慶的親信胡景伊調(diào)回成都代行都督職務。
這位胡景伊,乃是當年四川政局中一個重要的攪局人物——此公字文瀾,重慶府巴縣人氏,也是鄒容的老鄉(xiāng)。1903年,他與周道剛、徐孝剛等六人作為四川第一批公派生,赴日學習軍事,入士官學校第三期步兵科,和蔣百里、蔡鍔、張孝準等人同學。1904年中因日俄戰(zhàn)爭影響,胡景伊等人提前回國,即入岑春煊新成立的四川武備學堂任教官,帶的就是尹昌衡、劉存厚、周駿這幫學生。
隨后岑春煊調(diào)任兩廣總督,胡景伊便隨往協(xié)助編練廣西新軍,后又出任新軍協(xié)統(tǒng)(旅長),因此與曾在廣西新軍中當過科長的尹昌衡,又多了一層同事關(guān)系。此間胡景伊雖然官運亨通,但做人卻相當不仗義——他老早就掛名同盟會前身之一的華興會,可待他當上協(xié)統(tǒng)后,同盟會派人去找他聯(lián)絡謀反事宜時,他卻惡狠狠地對來人道:“你們趕快給我離開,要是不走,我把你們交出去!”
從此江湖中盛傳胡景伊官迷心竅,名頭遂大壞。
辛亥后,廣西新軍相繼反正。胡協(xié)統(tǒng)誤判形勢,竟不肯參加造反,孑然一身逃往上海。
孰料此刻上海灘上的四川人,也正在熱血澎湃群情激昂中。他們?nèi)氯轮闪⒘艘恢А笆褴姟?,企圖順江而上打回老家去鬧獨立。胡協(xié)統(tǒng)眼見清廷氣數(shù)已盡,便幡然悔悟,亦投身其中。憑著士官生的金字招牌,大家伙兒原打算推他做北伐蜀軍總司令,可偏就有人把他在廣西干的種種好事兒捅了出來……這樣一來,聲名狼藉的胡景伊自然就失去了上梁山泊當宋江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