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鯨吞“香港電訊”

榮氏真相 作者:尹鋒


1989年6月5日,香港股市一開盤,恒生指數驟然大挫,人們紛紛拋售股票套現。這天,香港恒生指數狂跌581點,跌幅達21.57%,為香港證券史上繼1987年10月“87大股災”①之后的第二大跌幅。

國內政局的動蕩使香港人對“97回歸”后的前景不看好,公司和企業(yè)搬遷或撤資的現象大規(guī)模發(fā)生。1989年6月股市狂跌后,搬遷之風愈演愈烈,各類公司遷往境外的不計其數。

另外,英國同其他西方國家一起對中國實行制裁,對于香港各界的信心更是雪上加霜。

英國似乎對1984年12月正式簽署的關于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有些后悔了。6月19日,英國外相杰弗里·豪單方面提出推遲原定于7月舉行的中英聯合聯絡小組第十三次會議。這是一個不尋常的舉動,因為聯絡小組自1985年成立以來,從未發(fā)生過單方面推遲會議的事情。

不久,杰弗里·豪又致信吳學謙副總理,在對中國國內形勢做出評論的同時扯到香港問題,說香港的信心嚴重受挫。他公然提出中國軍隊在香港回歸后究竟還要不要在香港存在的問題,并表示英方準備重新考慮1991年香港直接選舉的安排,同時要求中方推遲基本法頒布的時間。

中國將在香港特別行政區(qū)駐軍一事,早已寫入中英聯合聲明;而對香港1991年選舉的安排,雙方磋商中也已有共識。此時英方突然提出這樣的問題,顯然是想“翻案”。

英國政府和中國政府之間的交惡,讓一些香港的英資企業(yè)如坐針氈。香港電訊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就心急如焚,一方面,公司股價直線下滑,讓股東利益受損;另一方面,“九七”之后的前景難料,各股東連日開會也未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

1981年10月1日,香港大東電報局在香港正式注冊成立,接管香港對外電訊。其中在倫敦的英國大東電報局占八成股份,其余二成由港英政府掌握。香港電訊公司壟斷著香港與境外的電訊業(yè)務,但在運營上使用香港電話公司的本地網絡。為此,1983年,香港電訊收購了香港電話公司的全部股權,使它們一起成為英國大東電報局的附屬公司。

1986年,香港大東在香港上市,不久,躍居香港第二大上市公司,僅次于匯豐銀行;1987年10月,香港電訊與香港電話公司正式合并,組成香港電訊有限公司;1988年2月1日,公司在香港上市,市值650億港元,超過香港首席財團匯豐銀行,成為上市公司老大。

香港電訊上市以后,股東以香港本地股民居多,香港電訊雖然已成為一家“本地色彩的公眾公司”,但是,最大的股東還是英國人。

時局的動蕩下,島內外遷風波愈演愈烈,這使得香港電訊幾大股東又急又慌,但是盡管他們連日開會商討,卻仍束手無策。其他公司外遷,可以重新開張,照舊經營,而香港電訊如果搬離香港,它歷經百年打下的電訊江山都將失去!因為它的客戶不可能跟著遷走。搬與不搬,香港電訊面臨生死存亡的兩難抉擇。最后,他們終于堅持不住,大家商議忍痛放血,集體出售部分股權套現離場。

這時,股災對中信香港的業(yè)務也造成了巨大的沖擊。然而,榮智健卻對香港“九七”后的未來充滿信心。在經濟大震蕩之際,他馬上調整中信香港的投資部署,以盡量減少損失。

榮智健收到香港電訊要出賣股權的風聲后,馬上意識到參與香港電訊的機會來了!電訊業(yè)有著廣闊的發(fā)展前景,巨大的商業(yè)利益讓榮智健早想搏浪其中。

榮智健馬上召開董事局會議,闡明了自己的計劃。諸董事對香港未來的局勢亦如榮智健一樣信心百倍。榮智健一說,當場通過收購決議。第二天,榮智健便親自登門拜訪香港電訊的股東,準備收購香港電訊。

榮智健離開后,香港電訊董事局馬上召開會議并迅速做出了同意的決議。他們擔心榮智健變卦,隨即以書面形式通知他,以示自己的鄭重。榮智健收購香港電訊股份的要求得到了香港電訊方面的同意,收購邁出了成功的一步。榮智健隨即請示北京總部。

此時,榮毅仁正在加拿大訪問,而總部對榮智健的想法卻有所顧慮。經過多方努力,總部終于同意了收購計劃,但是要求收購資金由榮智健自己解決。

收購香港電訊20%股份要100億港元資金,這是對榮智健最大的挑戰(zhàn),當時中信香港只有十幾億港元資金,怎么辦?

榮智健決定采取融資、配股的方式籌集資金。一方面,他動用中信香港內部的自有資金20億港元;另一方面,發(fā)行10億港元五年期的香港電訊認股權證和2.24億美元的零息債券。同時再向銀行貸款54億港元,在港的數十家外資銀行同意貸款給中信香港,并且不需要提供擔保。

最終,中信香港以每股作價4.55港元,斥資103億港元,收購了香港電訊20%的股權。收購完成后,中信香港總資產躍升至200億港元,成為巨無霸企業(yè)。

這是香港歷史上最大額的交易之一。

中信香港收購香港電訊部分股份的巨大成功,震動了香港。榮智健此次收購使得中信香港一舉成為香港最大上市公司香港電訊的第二大股東,直接從大門進入了香港的電訊產業(yè),而且中信香港總資產一夜之間躍至200億港元。而香港電訊諸大股東因為中信參股解決了“九七”后的生死問題,也十分滿意。

收購香港電訊20%的股權是中信香港組建以來最大的一項投資,取得了預料之外的好結果,榮智健功不可沒。但是,他事前沒有向國務院主管部門請示,這引起了高層有關領導很大非議。事后,榮毅仁的好友、中信公司總經理徐昭隆協助榮毅仁寫了“陳情表”,說明事情詳細經過,說明不得已而為之的苦衷,以求得有關領導的理解和諒解。

盡管如此,有人還是“上綱上線”,亂扣帽子,說中信香港這是幫助英國人抽走資金,一時對榮氏父子形成雷霆萬鈞的壓力。在這關鍵時刻,鄧小平獲悉了這個情況,又一次出面為榮毅仁撐腰。

鄧小平說:“只要國家不提供擔保,由他們去搞好了?!?

時任國家主席的楊尚昆也出來講話了:“中信是改革開放的一面旗幟,一定要支持它,維護它!”

這樣,非議才漸漸消去,榮智健闖關成功!后來,英國著名雜志《世界金融》將此次收購評為1990年世界最佳融資項目。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