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東北之北(2)

現(xiàn)實即彎路 作者:鄒波


那些江邊出奇地低矮的房子,卻正是真正的老城區(qū),反復墊高的堤防,吞沒了它們的腰身,和我小時候在武漢江邊看到的房子一樣。這似乎是一味只修堤防,不發(fā)展房地產(chǎn)的結果。

老城區(qū)靠著松花江的干流,人們喜歡在堤上散步,其中南北向的路叫胡同。我反復打聽,卻沒有人能告訴我,是不是北京的那個胡同的意思,蒙古人發(fā)明的這個詞,這里是滿人三姓的發(fā)源地,但我想在這里找到北京的感覺,卻并不成功。他們甚至不吆喝,說話很安靜,行動的聲音卻很嘈雜,倒騎驢三輪車的剎車尤其刺耳。依蘭有著名的怪坡,可所有的人都說那是騙人的,中國人那“高貴的消極”,有誠實的一面,類似說“不就是個破廟么”——我就松了口氣,我曾擔心去了那怪坡,會有皇帝穿新衣的謊言,我對自己體內(nèi)的磁場也沒有信心,父親剛剛在電話里和我討論了如何從自動門提前打開的距離來測試一個人磁場的健康度。

但是有些老人走路略微前傾,胡須向后飄,大概真有什么看不見的阻力。

依蘭此夜的月亮像土星,月光的螺旋照到車站和教委小區(qū)之間的平房,我的一個好朋友在那里長大——最近我很喜歡去尋訪朋友的故鄉(xiāng),認為那就是深入他人的內(nèi)心,卻不用交談。我高中時曾因我追求的女孩的失蹤,而在她生活的城區(qū)騎車流浪,希望能碰到她,不再分離——我依蘭的這個好朋友,她出生時據(jù)說是被母親在尼姑庵前拾到的,沒有人知道她是尼姑庵吐出來的,還是奉獻給廟宇的——那女孩子長大了就經(jīng)常過去串門,她和那老尼姑成了好朋友,只是克制著不撒嬌。我去尼姑庵時得知那老尼前年已經(jīng)死于生日,享年104歲,她活了那么久,卻不知道檻外的事情,不知道這女孩子為什么老來找她。我這個朋友和東北的許多詩人包括馬永波是好朋友,她能啟發(fā)他們的靈感,女人僅僅談論她們做過的夢,就讓人茅塞頓開,有時散落在祖國遙遠地方的詩人們在清晨感到格外自由,也許就是被她的夢解放了。她喜歡穿鮮艷的衣服,尤其是夏天,但到了冬天,她穿著棉襖走在雪地里,走在冰上,臉凍得紅紅的,鼻子也塞住,嘴巴大口大口地呼吸,有莫名其妙的苦難,顯得非常正直,樸實,我喜歡東北姑娘冬天的正直勝于夏天。

夜晚的依蘭沒有不遠處的煤城達連河明亮,達連河龐大的露天煤礦在夜晚也在工作,仿佛在一些臺燈微弱的照耀下正搬運整個國家。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