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中有一句話叫做“Self Full-filling Prophecy”,翻譯成日語,樂觀一點講就是“正如我所說的”,悲觀一點說就是“自掘墳墓”式的自我暗示。日本人遇到問題時總是很快就會說“沒辦法”??墒牵f了“沒辦法”,就意味著承認問題無法解決。想到“沒辦法”那一刻,思維就停止了,能解決的問題也變得無法解決了。要想掌握PSA,就絕對不要說出“沒辦法”這樣的話來。
所有問題都有解決的辦法。有了這種信念,就會相信事情會變得比現(xiàn)在更好,然后思考、行動。這是問題解決者最應(yīng)該具備的重要態(tài)度。問題的解決存在著一個很不可思議之處,那就是,它與那個人所具備的意愿和眼光的高低幾乎是成正比的。優(yōu)秀的問題解決者,就像撐桿跳高選手去挑戰(zhàn)從5.8米到6米這樣大跨度的高度那樣,自己設(shè)定很高的目標,然后一躍而過。
相反,在解決問題上最不可取的就是那種失敗者。失敗者的口頭禪是“沒辦法”、“不行”。這樣的話說上三回,干勁兒就會立刻消失,說上四回,做事的人看起來就像笨蛋,就會牽制他們前進的腳步。
當今日本全國上下都像是“失敗者”,節(jié)奏非常緩慢,無論是個人還是公司、地方自治團體,大家的眼光都在下降?!叭毡臼遣恍械摹保皼]有辦法”,“這樣下去就會被中國吞噬”,這么說的話,事情也許會變成那樣。因為有了這種灰暗的自我暗示,人就會連挑戰(zhàn)都無法進行下去。
但是,不挑戰(zhàn)的話問題是絕對解決不了的?!癗IKE”的菲爾?南德會長說過這樣一句名言:“不進行挑戰(zhàn),就連是否能成功都不知道?!贝蚋郀柗蚯驎r,要想讓球進洞,不去想把球打到比洞更遠的地方是絕對不行的??墒?,在當今日本的面前,洞口就在1米處,卻使用了三個短打球。
陷入經(jīng)營危機的“大榮”公司也是如此,在尋求政府幫助前,該公司其實可以自己解決一些困難的。為了消除2兆4000億日元的負債,應(yīng)該是“Lawson”這么做,“福岡大榮Hawks”和“福岡Dome”以及“?;艨诵蓍e賓館”3個結(jié)合起來自主地拿出答案,可是大榮卻毫無行動。結(jié)果,大榮公司把能賣的東西全賣光了,債務(wù)減少到了1兆日元左右,說是能恢復到年間贏利540億日元的健全體制,可實際上卻沒有任何效果。用540億日元的年贏利償還1兆日元的債務(wù)需要20年以上的時間,花費這么漫長的時間,市場還會等你嗎?
日本萬事都是這個樣子。無論是銷售業(yè)還是建筑業(yè)、銀行業(yè),最后都是身無外物,只有等死一條路?!缎侣勚芸飞峡d過“起死回生的公司”這樣的新聞,確實是這樣。沒有解決問題的意愿,“沒有辦法”,“沒有應(yīng)該采取的措施”,這么想著,什么也不做,所以事態(tài)變得更加惡劣,人也越來越不想干任何事,就這樣一點點倒下去。這就是日本的現(xiàn)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