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以貸款的形式擴大對歐洲的資助遵循一個基本原則,即這并不是為了共同的盟國事業(yè),而自由分享美國的資源。十年后,美國外交委員會認為,“這些債務背后所遵循的總體原則是,盟國提供的貸款不應該少于美國從本國公民籌集的資金。這樣,正如籌款委員會在關于第一份《自由貸款法案》(Liberty loan bill)的報告中所說,貸款‘本身應該慎之又慎,而且未來不能通過征稅來提供貸款’”。引自外交關系委員會:《1928年美國的外交關系調查》(紐黑文:1928年版),第422頁。在討價還價中,歐洲沒有認真考慮其在生命和財產方面承受的損失。
一方面,由于歐洲政府征用和轉賣本國公民擁有的美國資產,以購買美國的軍備,私人國際貸款不斷下降。但是,隨著歐洲欠美國財政部的軍備債務越來越多,政府間債務迅速地積累起來。包括戰(zhàn)后的勝利貸款(Victory Loans)在內,1921年,盟國欠美國政府的債務達到120億美元,而1917年的初始貸款只有30億美元。英國第一屆工黨政府財政大臣菲利普·斯諾登(Philip Snowden)認為,美國政府對其軍工及相關工業(yè)部門征收了約30億美元的超額利潤稅。他指出,這正好在價值上響應了美國對歐洲的第一個官方貸款計劃,并總結道:“為了幫助盟國進行戰(zhàn)爭,美國從1917年開始提供的貸款,只是美國參戰(zhàn)前從盟國攫取的巨額利潤的一部分?!狈评铡に怪Z登:“債務清償:修正情形”,載《大西洋月刊》第138卷(1926年9月),引自詹姆斯·德爾·杰羅爾特(James Thayer Gerould)和勞拉·希爾·騰布爾(Laura Sheare Turnbull):《盟國間債務與債務清償修訂論文選》,第446頁。
美國財政部長安德魯·梅?。ˋndrew Mellon)承認,美國在一些戰(zhàn)爭交易中獲得的利潤率高達80%。不過,這種情形只是應用于貸款,還未考慮進財政援助:正如一位銀行家后來指出的,“很少有人意識到,不論是否出于官方圈子,這項決定的成本是什么。它意味著在以后三年,美國政府將向現與之密切聯系的同盟國政府提供價值超過95億美元的戰(zhàn)爭軍需品,而換來的是,同盟國在未來不確定的日子沒有做出清償貸款保證的承諾”。菲斯克:前引書,第154頁。
早期戰(zhàn)爭一直主要建立在財政援助的基礎之上,英國這個國家尤其突出,它為其盟國的軍費開支融資。這種實踐早在14世紀就得以運用?!爱敃r,愛德華三世資助法國人和佛蘭德的幼年王子收復了法國領土。隨著現代歐洲民族國家體系的演變,每一個欲獲得歐洲統(tǒng)治權的國家發(fā)現,自己遭遇不妥協(xié)的英國提供資助的聯盟的反對?!必斦翱梢源_保忠誠和成就。援助每月撥付,如果任何一個盟國表現出懈怠,援助就會立即中止。……當貸款取代援助時,這導致了不幸的后果,”正如1795—1797年奧地利的貸款所招致的后果一樣。《美國的外交關系》,第410頁。緊隨債務國經濟問題而來的是,過度的傭金費逐漸成為國際外交的痛處,這導致借款國對貸款國的反抗和感激幾乎一樣多。
當法國資助美國進行獨立戰(zhàn)爭時,它遵循財政援助政策?!胺▏呢斦?,主要是提供軍需品和給養(yǎng),這大大有助于北美殖民地在約克鎮(zhèn)起義的成功,為了戰(zhàn)爭的最后勝利,革命者同樣受惠于法國的陸軍和海軍援助,估計耗費法國高達7億美元,對此,法國沒有提出任何補償。法國的援助表現為價值達200萬美元的無償援助,并在聯盟后提供了近600萬美元的貸款。在與本杰明·富蘭克林制定的貸款安排中,路易十六政府免除了戰(zhàn)爭貸款的利息。“一戰(zhàn)”后,美國只與比利時在貸款協(xié)議中執(zhí)行了這樣的政策?!比欢?,美國在償還法國貸款時,顯得力不從心?!?786年,第一批貸款到期。到1790年,不論是邦聯政府,還是新生的共和國都既沒有減少債務的本金,又沒有減少債務的利息。1793年,新生的法蘭西共和國不斷要求一個解決方案,這完全符合一個精疲力竭的民族為國家獨立而斗爭的需要。只有亞歷山大·漢密爾頓最終運用他的金融智慧勉強解決了債務清算問題。這筆債務被轉為國內債券,并在1815年結清?!蓖希?0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