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還是要做事(4)

侯衛(wèi)東官場筆記4 作者:小橋老樹


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得道之人總是靠著眾人的力量才能最終白日飛升,沒有一幫手下給得道之人賺錢、煮飯、打掃衛(wèi)生、照顧雙親,只怕這位得道之人在沒有升天之前,便會被俗物累死,哪里還有能力飛天?所以他升天之后便要帶著雞犬,這也是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的傳統(tǒng)。如果升天之時不帶最親近的人,反而帶些外人,未必太不近人情。

同理,一人倒霉,他的手下人必然是被打壓的對象,痛打落水狗嘛,免得落水狗趁人不備來咬人,這也是嶺西自古以來就有的傳統(tǒng),也是現實生活中的經驗教訓。

帶著亂七八糟的思緒,侯衛(wèi)東回到了頂樓的科委辦公室,坐下還未來得及喝茶,信息所王所長走了進來。

王所長四十來歲,梳著根大辮子,她的衣服仿佛還停留在80年代,坐在侯衛(wèi)東對面,道:“侯主任,有空沒有,我給您匯報工作。”

中午那頓酒,周永泰在喝醉前,已將科委幾個人的情況基本上介紹了。周永泰介紹王所長之時,對其工農兵學員身份進行了特別強調,侯衛(wèi)東記得特別清楚。

1966年文化大革命一開始,高考就取消了。直到1971年,大學才重新開始招生,但是當時大學并不高考,而是推薦讀書。大學新生直接從工人、農民和士兵中推薦產生,報名者必須當過三年以上工人、農民或士兵。這就是“工農兵大學生”的由來。

中央政府把新生名額分配給各部、各省和部隊,再由它們逐級向下分配名額,一級一級地分到工廠、縣和連隊。在1970年,只有不到1%的中國人受過高等教育,而大學的錄取名額在中國許多地方不到適齡青年的千分之一。在一些地方和單位推薦過程由于裙帶關系而腐敗變質。

1972到1976年,70%通過推薦上大學的學生是干部子女或者有政治背景,本科學制從四年縮短到三年,由于在勞動中荒廢了學業(yè),以及新生的水平參差不齊,一些教授抱怨說一些大學生水平還不如高中生。王所長就是一名工農兵大學學員,在科委這個知識分子較為集中的地方,連中專畢業(yè)的同事都看不上這位工農兵學員。

侯衛(wèi)東為王所長倒了一杯水,等著她說話。

王所長捧著茶杯,深有感觸地道:“我在科委陪了四個主任了,到辦公室匯報工作的次數也不少,只有侯主任給我倒了茶水。”

“給王所長倒水,是待客之道。”

王所長道:“文革時期知識分子是臭老九,現在知識分子的地位總算是提高了,沒有黨的好政策,我們也不能安安靜靜地在這里研究科學工作?!?/p>

她繞了一大圈,才把事情扯到自己身上,道:“侯主任,我大學畢業(yè)參加工作已經接近二十多年了,如今才是副主任科員。以前每次調資評級,我都發(fā)揚了風格,眼見著就要退休了,仍然是副主任科員,請侯主任為老同志考慮具體問題?!彼值溃耙郧耙χ魅涡男鬲M窄,找到機會就報復我,算了,以前的事情就不說了?!?/p>

在嶺西的人事制度中,主任科員、副主任科員都屬于非領導職務,與工資掛鉤,每個單位根據人數、級別等情況,分別有一定額數的非領導職務,如果職數滿了,即使有資格評上非領導職務,也要等著職數空出來才能依次遞補。

侯衛(wèi)東沒有直接回答,道:“我知道了,等到有條件了,會綜合平衡?!?/p>

王所長并沒有期望匯報一次工作就能解決問題,她熱情地道:“我們信息所是科委下屬單位,請侯主任抽個時間來看一看,指導工作?!?/p>

信息所王所長走了以后,侯衛(wèi)東心中暗道:“這個信息所名不副實,連電腦都沒有,怎樣開展信息工作?”

坐在辦公室想了一會兒,侯衛(wèi)東直奔三樓,他要去找分管科委的高副縣長,請他解決一些經費,為科委購買電腦。

到了三樓,他沒有與府辦聯系,直接到高副縣長辦公室。剛到了辦公室門口,秘書小林正好從高副縣長辦公室出來,見到侯衛(wèi)東,客氣地道:“侯主任,請稍等一會兒,曾副縣長剛進去,兩位領導談點事情,你到我辦公室來坐一會兒?!?/p>

侯衛(wèi)東就跟著秘書小林來到了府辦秘書科,小林是比任小蔚晚一年的選調生,剛剛到府辦之時,時不時地還要到委辦來串門,與侯衛(wèi)東也熟悉,他麻利地給侯衛(wèi)東泡了茶,便搬了張椅子坐在侯衛(wèi)東面前。

正聊著,劉坤拿著一份文件走了進來,進來就道:“小林,你這文件還要修改,第二段與第三段邏輯關系混亂,結尾沒有說清楚?!?/p>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