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課:和孩子一起努力,為上小學打好基礎(chǔ)
重點提示:學校是一個講究秩序和管理嚴格的地方,為了讓孩子能適應上學,1~5歲這幾年是打好基礎(chǔ)的關(guān)鍵階段。家長要盡早培養(yǎng)孩子具備自律能力,從不懂事的小娃娃成長為講道理、守規(guī)矩的小學生。
1~5歲的孩子之所以被稱為學齡前兒童,是因為這個階段的目的是,通過學前教育讓孩子具備自律能力,成為“文明”的人,從而讓他們能夠適應小學——這個講究秩序和管理嚴格的地方。那么,誰來讓孩子變成“文明”的人?是父母,托兒所、幼兒園的老師,孩子的足球教練,親戚,朋友,鄰居以及其他發(fā)揮重要作用的人。他們都在不自覺地培養(yǎng)孩子擁有以下美德:理解他人,有耐心,有自制力,有責任感,尊重他人,具有合作精神,有勇氣,講禮貌,有毅力并且誠實。
一個系統(tǒng)性的糾正孩子壞習慣的手冊,將會幫助家長指導孩子從不懂事的小娃娃成長為講道理、守規(guī)矩的小學生。另外,家長在選擇孩子的第一任學齡前老師時,要認真選擇那些重視品德教育,并能教好孩子的老師。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上幼兒園、上小學,孩子與父母在一起的時間會越來越少,孩子必須學會基本的生活技能,自己管好自己,如何與別人好好相處。所以這幾年是為將來上學打下良好基礎(chǔ)的重要階段。
在教育學齡前兒童的過程中,孩子的行為會“迫使”父母一步步擔任起“家庭管理員”的角色。當孩子由一個無助的、只會躺著的嬰兒,變成能直立行走、到處跑、凡事都要親自動手的“小大人”,父母從打理孩子生活的點點滴滴開始,逐漸變成一個管理奇才,奔波在工作、做飯、打掃屋子和擠出時間自己休息之間。與此同時,他們是孩子的第一任,也是最重要的老師。賦予孩子生命只是育兒的第一步,為人父母遠比此要更艱難;從這一刻起,你要和
孩子共同成長。
第6課:男孩更專注于單一活動,女孩更依賴于自己的感官感受
重點提示:要想理解學齡前兒童的行為,預先了解男孩和女孩的差異是非常必要的。這將大大幫助你去區(qū)分哪些是孩子的正常行為,哪些是需要糾正的行為。了解男孩和女孩天生的差異,還可以避免你對性別不同的孩子進行不必要的比較。
研究表明,男孩和女孩在大腦結(jié)構(gòu)、身體機能和激素水平上都有很大不同,這些不同導致了男孩和女孩行為上的差異。比如,對于男孩來說,控制思維的左腦比控制空間感覺的右腦發(fā)育要慢。因此,男孩左右腦的發(fā)育不均衡,通常他們邏輯推理能力更強,而語言學習、應用能力較差。
和男孩比起來,女孩左右腦的發(fā)育更加均衡,在進行類似閱讀活動和情感感知活動時,女孩可以同時調(diào)用左右腦。女孩的大腦大多數(shù)時間都在運轉(zhuǎn),因此可以同時完成好幾項任務(wù)。而且女孩的大腦里有更多的血清素,血清素的作用是使情緒平靜下來,可以抑制過激行為。
另一方面,男孩的大腦里隱藏了更多的睪丸激素,這導致男孩更好斗、更有攻擊性。因此,男孩更喜歡追求即刻的滿足(吃飯很快,一刻也不停歇),參與強度大的活動(運動、比賽和戶外游戲),不過解決問題的行動力也很強(雖然有時會很情緒化)。他們需要通過這些方式來釋放自己的能量。
男孩和女孩還有很多其他方面的不同:
l 男孩更專注于單一的活動,如果被別人打斷,他的反應會比女孩更激烈。
l 女孩的運動爆發(fā)力沒有男孩強,體能到達頂峰所用的時間比男孩長,精力也沒男孩旺盛,但耐力更強一些。
l 男孩喜歡玩的游戲一般需要很大的空間,因此男孩需要更多的戶外活動。
l 女孩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
l 女孩更依賴于自己的感官感受,聽覺、視覺、嗅覺、觸覺和味覺,來獲取信息。
l 男孩更擅長用右腦去處理用左眼看到的直觀信息。
l 5歲的時候,女孩的總體發(fā)育水平比男孩早6個月。
l 認為自己身體很強壯的男孩,總是喜歡劇烈的、摔摔打打的運動,來顯示自己很有力量。
擁有安全感的和認為自己有能力的男孩會比女孩更早開始尋求獨立。
注意:這些差異是根據(jù)對男孩和女孩的大量研究得出的一般性規(guī)律,但每個孩子都會有自己的特點,請家長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