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因4 從不考慮聽眾的需求

完美陳述:推介理念和贏得商機的藝術(shù) 作者:(英)喬恩·斯蒂爾


幾年之前,我曾經(jīng)搭乘過一次從舊金山出發(fā)的航班。起飛之前,我漫不經(jīng)心地聽著機艙人員講解飛行安全知識,此時,我隨意翻了一下插在前排座位背后的安全卡。上面有一段介紹應(yīng)急措施程序的文字,其中有這樣一段話:

“如果你坐在出口處座位,當(dāng)你無法看懂本卡時,請及時咨詢機艙服務(wù)人員。”

要計算有多少盲人或是文盲乘客,能按要求對自己看不懂的說明做出反應(yīng),這好像并不需要多長時間。這絕對是一個對受眾需求視而不見的典型事例。如果航空公司真的關(guān)心安全問題,為什么不告訴維修人員好好檢修一下發(fā)動機呢?一想到這些,我就怒不可遏。

很多陳述者會忽視聽眾的需求,這樣的怪圈似乎已經(jīng)延續(xù)了幾百年。在《論修辭》(Rhetoric) 一書中,亞里士多德指出,對于一個成功的說服者,“感染力”就是一種在情感上與聽眾融會貫通的能力。他的觀點無非是說:如果聽眾不喜歡你的話,就不可能愿意聽你說些什么,更不用說按你的話去做了。如果你根本不了解他們需要什么,就不可能形成這種情感上的共鳴。你必須了解,他們?yōu)槭裁磿屇愠霈F(xiàn)在這里,他們?yōu)槭裁磿ΜF(xiàn)有的合作伙伴感到不滿,是什么讓他們徹夜難眠,他們希望能從你這里聽到什么,他們認(rèn)為自己想聽到什么,以及他們需要聽到什么。( 最后3 個問題截然不同,而認(rèn)識其中的緣由又是至關(guān)重要的。) 在和聽眾見面之前,你必須做好充分的準(zhǔn)備,一旦見面,你就必須提出自己的問題。這會有助于你更好地去傾聽。

如果認(rèn)真思考,你就會發(fā)現(xiàn),推介會和情人間的初次約會有著驚人的相似:兩者的目的都是要給對方留下一個好印象,以便于繼續(xù)深化這種關(guān)系。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如果對對方的言談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而不是夸夸其談地炫耀自己,絕對是一個非常穩(wěn)妥的策略。當(dāng)然,你也需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如果你知道約會對象是一名動物保護(hù)組織的志愿者,那么初次約會時,我建議你千萬不要把整個晚上用來談?wù)搩簳r獵鳥、打野兔或是捕貓的壯舉。如果對方告訴你,他對甲殼類動物過敏,那你最好就不要約他吃燉牡蠣了。同樣,如果你的客戶是中年人,而且是50 歲以上核心品牌的忠誠顧客,那么他很可能會對一個充斥著放屁或是打嗝的游戲廣告不屑一顧。如果客戶是虔誠的天主教徒,你在晚餐后組織一場裝扮成修女的艷舞表演,也許只能讓對方感到厭惡。

如果說這些例子有點荒誕不經(jīng),那或許是因為事情本身就很荒誕。但這樣的事卻偏偏發(fā)生了。其中的人,自然是我熟悉不過的了,他們也許應(yīng)該感激我沒有在這里直呼其名。上面提到的初次約會,當(dāng)然也就成了最后一次約會。結(jié)果可想而知,那位對甲殼類動物過敏的先生最后送進(jìn)了醫(yī)院急救室。而那個脫衣舞表演則發(fā)生在倫敦的一次重大國際研討會上,晚餐的嘉賓是來自雷諾公司的客戶代表,那件事情至今讓出席晚餐的廣告商們記憶猶新,因為自那以后,這些人再也沒有從雷諾公司拿到一個訂單。

如果你不能對自己約法三章,不能從在場所有人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一言一行,那么,通過陳述,把聽眾帶到你的立場的成功率就會大打折扣。這個規(guī)律適用于整個推介過程的每一個階段,從最初的見面,到最后的陳述,乃至后續(xù)跟蹤,概莫能外。你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舉動,都要經(jīng)過聽眾的過濾和篩選,穿越他們的腦海,經(jīng)受他們的考驗,融入他們的體驗、期待、成見、希望和恐懼。因此,你說了些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nèi)绾谓邮苣愕脑?,以及他們將作出何等反?yīng)。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