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飛馬踏燕――韓愈《雉帶箭》(1)

笑看云起共潮生 作者:李建峰


飛馬踏燕

――韓愈·《雉帶箭》

原頭火燒靜兀兀,野雉畏鷹出復沒。

將軍欲以巧伏人,盤馬彎弓惜不發(fā)。

地形漸窄觀者多,雉驚弓滿勁箭加。

沖人決起百余尺,紅翎白鏃隨傾斜。

將軍仰笑軍吏賀,五色離披馬前墮。

在烏拉特中旗昂根蘇木西南三十公里處的陰山巖壁上,有一副新石器時代留下的巖畫。圖中的獵人們有的張弓引箭,有的疾走呼喊,有的揮矛奮進。被圍住的長角鹿,露出驚恐萬狀、不知所措的神態(tài),其余幼鹿、山羊、巖羊紛紛奪路而逃……這幅栩栩如生的陰山巖畫,描繪的就是中國古人早期的狩獵活動。

狩獵在人類農業(yè)和畜牧業(yè)沒有得到充足發(fā)展的時期,是種很重要的食物來源和謀生手段。而當中國進入封建時期,農業(yè)得到長足的發(fā)展后,狩獵所承載的性質就發(fā)生了徹底的改變。有的只是單純的娛樂,比如像《漢書·舊儀》上記載,漢武帝建上林苑,“苑中養(yǎng)百獸,天子春秋射獵苑中,取獸無數(shù)?!庇械膭t具備了政治功能,比如《三國志》記載,曹操舉許田狩獵,目的就是:“朝廷股肱尚多,未可輕動。吾當請?zhí)熳犹铽C,以觀動靜?!倍行┦菫榱苏宫F(xiàn)英勇,以尚武力。韓愈的這篇《雉帶箭》,便是此類詠武的佳作。

“原頭火燒靜兀兀,野雉畏鷹出復沒。”這是開門見山式的寫法,交代了所為何事,所為何物?!霸^火燒”和“野雉畏鷹”都是田獵的方法。古人打獵,是先用圍、嚇、燒等方法把獵物向某地集中,獵物集中完成后,再動手捕殺?!盎馃本褪瞧渲小盁摹钡霓k法。鷹指獵鷹,原本是胡人物,唐朝時傳入中原,訓練好的獵鷹,不僅能幫助打獵,還能在戰(zhàn)爭中擔任偵察的作用。鷹眼敏銳,野雉自然不敢輕舉妄動,被火燒出來,又馬上狼狽的找地方躲藏著,一動也不動。所以整個顯現(xiàn)出“靜兀兀”來。

不過,這種靜只是暴風雨來臨之前的短暫安靜,隨時都能打破。而能打破這種安靜到令人精神繃壞的局面的人,正是徐州武寧軍節(jié)度使張建封張將軍。

大約韓愈是想好好的描畫一下自己上司的神武風采的,隨后幾句詩很是下了一番功夫?!皩④娪郧煞?,盤馬彎弓惜不發(fā)?!甭涔P在虛處。詩人不寫將軍如何縱馬馳騁,如何牽黃擎蒼,如何精密組織,只輕描淡寫的先交代一句“欲以巧伏人”,首先澄清田獵的對象非野雞之類的獵物,而是將軍要秀其射術?!氨P馬彎弓惜不發(fā)?!笔钦故炯记汕暗谋匾獪蕚洌热皇切慵ǎ隙ㄊ菦]有比一擊致命更好的了。將軍躊躇滿志,靜待時機,引弓的瞬間須臾便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