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 藝術拯救者(1)

是名畫總會被偷的 作者:(美)愛德華·多爾尼克


查理 希爾是個高個、圓臉的漢子,一頭卷曲的褐色頭發(fā),戴著厚厚的眼鏡。他有一半英國血統(tǒng),一半美國血統(tǒng),他的個人履歷可不簡單,乍看之下,就好像是某位粗心的辦事員從好幾個人的履歷中各自抽取了幾張,裝訂在了一起。出生在英國,在美國長大(還在德國服役兩年),希爾曾經當過兵,也曾經是享受著富布萊特獎學金的學者,在學術界混過;后來當過牧師,再后來他找了一份警察的工作,在倫敦最時髦的街區(qū)上踏著步點兒巡邏。

不認識希爾的人要是在街頭猛然撞見他,多半會把他當成學者,盡管他腦門兒上的皺紋比一般的學者要少很多;也可能會把他看成商人,每天想的就是如何做到收支平衡和自己的交易底線。湊近一點兒細看看,人們就會產生其他的猜想。希爾走路的時候大搖大擺,仿佛整個人行道都是他家的;他能夠顯得非常迷人和友善――特別是當談話的主題轉移到了他所喜歡的話題上,比如海軍的歷史時――但希爾也是不安分的和缺乏耐心的,他的壞脾氣經常會毫無征兆地突然發(fā)作。他有時怒目圓睜,有時摔打電話,這些顯示出這名男子可不是好打交道的。

他的談吐一般來說還是合乎禮儀的,但是在他的言談話語中,學者的腔調和警察的腔調會摻和在一起。上一句希爾可能還在很文雅地引用十八世紀英國政治家埃德蒙 伯克對自由的論述,下一句他可能就會破口大罵“臭狗屎”。

希爾的口音也很奇怪。在美國人聽來,希爾的口音大致上還是很像美國人的,但還是不太一樣――加拿大人?抑或是澳大利亞人?英國人同樣難以確定希爾的身世。他會是英格蘭人嗎?怎么好像還有點兒愛爾蘭人的味道?

利用閑暇時間,希爾開始專攻秘密調查活動。在他離奇曲折的生活經歷當中,希爾發(fā)現(xiàn)自己有著非同尋常的能力,總是可以輕易地在觥籌交錯間贏得黑幫分子的信任,或者是在暢游藝術畫廊的藝術愛好者當中得到共鳴。希爾的“演技”當真不錯,但是與那些性格演員不同――那些人把角色塑造得非常切合其所處的環(huán)境,以至于事后他們非常容易被人遺忘――希爾不會讓自己過分沉溺于角色當中,反而是故意保留著自己個性當中的奇特部分,顯得像個局外人,但是又讓人覺得值得與他打交道。

在藝術犯罪的狹小世界里,希爾是最為特立獨行的人。無論是違法的一方,還是維護法紀的一方,基本上都會采取謹慎的策略,把那些并非頂尖珍寶的藝術品作為斗爭的焦點。從竊賊的角度出發(fā),最值得下手的是那些能夠賣出大價錢的藝術品,但不至于名貴到給自己招惹麻煩的地步;而站在負責追查案件的警員的立場上,他的努力方向是提高自己的破案率,所以會追蹤那些破案幾率較高的案件。長遠來看(追蹤一幅畫甚至要窮盡一生的時間),數(shù)量壓倒了質量?!拔覀兪侨鼍W捕魚,”藝術品追查行業(yè)當中某個私人公司的老板說,“對于我們來說,這是一個工業(yè)化的過程。而查理 希爾的做法則是用魚竿釣魚,他總是在找最大的魚?!?/p>

希爾總能釣到“大魚”,這是同行業(yè)內其他人無法望其項背的。維米爾、戈雅、提香的失竊名畫都在希爾起獲的名單當中。在二十年的從業(yè)時間里,希爾尋回了眾多的大師畫作,總價值超過了一億美元。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