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儒家哲學的重要問題(2)

儒家哲學 作者:梁啟超


現(xiàn)在把幾個重要問題分別來講。

一 性善惡的問題

“性”字在孔子以前,乃至孔子本身,都講得很少??鬃右郧暗?,在《書經》上除偽古文講得很多可以不管外,真的只有兩處?!段鞑琛酚小安挥萏煨?,不迪率典”?!墩僬a》有“節(jié)性惟日其邁”?!安挥萏煨浴钡摹坝荨弊郑嵖党舍尀椤皩彾取?。說紂王不審度天性,即不節(jié)制天性之謂。我們看“節(jié)性惟日其邁”,意思就很清楚。依鄭氏的說法,虞字當作節(jié)字解,那末《書經》上所說的性,都不是一個好東西,應當節(jié)制它才不會生出亂子來。

《詩經?卷阿篇》“豈弟君子,俾爾彌爾性”,語凡三見。朱《詩集傳》根據(jù)鄭《箋》說:“彌,終也;性,猶命也?!比粍t性即生命,可以勉強作為性善解。其實“性”字,造字的本意原來如此,性即“生”加“忄”,表示生命的心理。照這樣講,《詩經》所說性字,絕對不含好壞的意思?!稌洝匪f“性”字,亦屬中性,比較偏惡一點。

孔子以前對于性字的觀念如此,至于孔子本身亦講得很少。子貢嘗說:“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論語》算是可靠了,里面有很簡的兩句:“性相近也,習相遠也?!毕旅婢o跟著是:“惟上智與下愚不移?!狈珠_來講,各皆成理,可以說得通。補上去講,就是說中人之性,可以往上往下,上智下愚生出來便固定的,亦可以說得通。賈誼《陳政事疏》引孔子語,“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這兩句話好像性相近習相遠的注腳。賈誼用漢人語,翻譯出來的,意味稍為不同一點。

假使《周易》的《系辭》、《文言》是孔子作,里面講性的地方到很多?!肚鑲鳌氛f:“乾道變化,各盡性命。”《乾卦?文言傳》說:“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情也?!薄断缔o上傳》說:“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庇终f:“成性存存,道義之門。”《說卦傳》說:“和順于道德而理于義,窮理盡性以至于命?!敝T如此類很多,但是《系辭》里邊互相沖突的地方亦不少。第三句與第四句沖突,第四句與第五句亦不一樣,我們只能用作參考。假使拿他們當根據(jù),反把性相近習相遠的本義弄不清楚了。

子貢說:“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笨梢姷每鬃幽酥量鬃右郧埃勑缘暮苌?。以后為什么特別重要了呢?因為性的問題,偏于教育方面。為什么要教育?為的是人性可以受教育;如何實施教育?以人性善惡作標準。無論教人或教自己,非先把人性問題解決,教育問題沒有法子進行。一個人意志自由的有無,以及為善為惡的責任,是否自己擔負,都與性有關系。性的問題解決,旁的就好辦了??鬃咏倘艘陨碜鲃t,門弟子把他當作模范人格,一言一動都依他的榜樣。但是孔子死后,沒有人及得他的偉大教育的規(guī)范,不能不在性字方面下手。性的問題因此發(fā)生。我看發(fā)生的時候,一定去孔子之死不久。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