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圓不能在晚上練二胡了,只能在周六上午,即那女孩去學校上課時練。那段時間也聽不到鄰居家彈鋼琴的聲音了,只是不時地聽到樓下敲暖氣管的聲音,看來影響他家孩子學習的聲音是消滅不盡的。我當時就替這個高三的女孩擔憂,家長響亮地敲打暖氣管,其實是不斷地提醒孩子這里有噪音那里有噪音。整天豎起耳朵搜索噪音,能把心思放在學習上嗎?
令人遺憾的是那個女孩真的沒考上大學,我知道的結(jié)果是她又復讀了。
當然也有可能是孩子自己不想學習,找借口說別人吵著她了,這種情況下,家長更不能助長孩子的壞毛病。
無菌艙里培養(yǎng)不出體格健壯的人,靠消滅周圍正常聲音來成全學習的做法也沒有道理。在一個正常環(huán)境中備受打擾的孩子,在安靜的環(huán)境中同樣容易受到打擾,真正打擾他的不是那個聲音,是他尋找聲音的習慣。
孩子成長中會遇到很多問題,家長不可能為孩子營造出每一種理想的生長條件。培養(yǎng)孩子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就等于為他提供了能隨身攜帶的好環(huán)境。
圓圓讀高中時,她姥姥來我家,總擔心電視聲音會吵到她的學習。我們就一次次地告訴她姥姥沒事,您什么時間想看電視就去看。
我們說的是真心話,只要不把電視機搬到圓圓的屋里,她把小屋門一關(guān),根本就不受任何事情打擾。我們一直有意無意地培養(yǎng)她的抗干擾能力,在她上小學時甚至慫恿她邊看電視邊寫作業(yè)。
高考前兩個月,在距離我家不到100米處,一幢新大樓開始動工。大型車輛因為白天不能進市區(qū),晚上才可以行駛。所以每到晚上十一、二點,外面就開始傳來大卡車的轟鳴聲,鋼筋石塊的裝卸聲,工人們操作時的叫喊聲,一直得持續(xù)到凌晨三、四點。和我們一個樓上另有兩位考生,他們的家長去找過工地,但沒什么結(jié)果。北京市好像有規(guī)定,高考期間居民樓附近的工地不許夜間施工,但那個工地一晚都沒停歇。施工單位只是不斷地在居民樓里張貼道歉告示,希望人們諒解。
我和她爸爸心里也有些著急,但想想施工單位有他們的難處,覺得去找他們也沒什么效果。我們在家里所能做的,就是避免提醒,而不是去抱怨。
我們在圓圓面前從沒提到一句關(guān)于工地的噪音的話。觀察她每天心態(tài)平和,猜測她可能壓根就沒注意到這個問題,我們也假裝什么事都沒有,絲毫沒有流露出對噪音的焦慮。
那一階段圓圓的睡眠也很好,這可能也得益于她從小養(yǎng)成的睡覺不怕吵的習慣。高考前圓圓說自己怎么感覺不到很緊張,是不是不在狀態(tài)中啊??荚嚱Y(jié)束后,她驚奇地說怎么考試就過去了,也沒失眠一次。
直到這時,我們才敢問她是否受到外面工地的打擾。圓圓在我們的提醒下才發(fā)現(xiàn)外面的工地開工了,她說這些天有時候感覺到外面噪音很大,但沒顧上在意,沒發(fā)現(xiàn)它有這么吵。
家長應該給孩子積極的影響,讓孩子學會和周圍環(huán)境的和諧相處,而不是處處苛刻,處處想改造。
帶著這樣的想法來看“噪音”,它們就不再是噪音――鄰居家里傳來的電視聲、吵架聲,汽車在路上的行駛聲和喇叭聲,工地上機器的轟鳴聲――它們是城市天籟,我們實在沒有必要被這些聲音困擾。
在很多類似的小問題上,都可以有這樣一種坦然的態(tài)度,由此解決的則可能是個大問題。
與其說“睡覺不怕吵”是個生理問題,不如說在某種程度上它也是個教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