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為什么會有“一見鐘情”(1)

愛與性的秘密:徐兆壽性文化隨筆 作者:徐兆壽


賈寶玉第一次見林黛玉時,驚嘆“天下掉下個林妹妹”,說是在哪里見過。這種感覺在以佛道為主題的《紅樓夢》里,自然和前一世有了因果關系。實際上,這種“怦然”心動的感覺幾乎人人都有。年輕人把這個叫戀愛時的感覺,在愛情學中,它叫“一見鐘情”。這是個值得的愛的美學主題。

這個話題也是我在課堂上與我的學生們重點討論的話題。為何非要討論這個話題呢?

一是自從有了愛情這個名詞后,絕大多數(shù)人都喜歡談“一見鐘情”,在很多文人說“愛是沒有理由的”之后,愛似乎真的成了神秘的力量,讓人無法把握。特別是賈寶玉和林黛玉的“一見傾心”給人們創(chuàng)造了一種愛情的典范,還有電影《魂斷藍橋》等很多影視作品也在渲染這一不可言說的情感。

二是這種言談在人們的生活中也被一再地印證。類似于藝術家的“靈感”、“通感”、“神來之筆”等,有靈魂創(chuàng)造的奇跡。在人們無數(shù)的體驗中,雖然它是那樣傷感,甚至是悲劇,但人們還是愿意當飛蛾,義無反顧地撲向那烈火。俗世中的詩人、藝術家總是一再地歌唱這讓人靈魂驚悸的愛,只有圣人才將其當成幻象,棄置不顧。為何如此?

三是在我開設《愛情婚姻家庭及性社會學》課程的一年多來,我收到的350多個學生的作業(yè)中,幾乎絕大多數(shù)同學都希望能碰著那個“一見傾心”、“以身相許”的人。似乎他們都在等待。沒有戀愛的同學自不必說,正在戀愛的同學也有這樣的想法,他們大概覺得目前的戀人并非心目中相守一生的伴侶,而那個生命中的人還沒有到來。為什么有這樣“愚昧”的一種等待呢?

在談論愛情時,必須得破除人們心中的一些迷障,將真相告訴他們??墒牵坪跏枪磐駚淼囊磺形膶W作品都將它推到神秘的迷霧中(元好問《摸魚兒》中的“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被金庸先生一用,成了愛情學中最有名的哥德巴赫猜想了),而那些大談愛情的哲人如柏拉圖、尼采、羅素等也將其推至神圣和不可言說。尼采就一直強調,初戀才是真正的愛情,即一見鐘情的愛才是真正的愛。羅素的理解有些不同,但也讓人霧里看花,難知所云。

“一見鐘情”不僅在未婚青年中有相當大的影響力,還在已婚成年人中生根發(fā)芽。

為什么會有一見鐘情呢?這類似于問“花兒為什么這樣紅”。

佛家說,這是緣。這是幾世輪回中修來的情緣,也是孽緣。有人信。

道家在解讀賈寶玉和林黛玉的“天上掉下個林妹妹”時,是從前世的恩情中說起。其實已經(jīng)帶有佛家的因緣之說了。沒有前世的相見,怎么會有今生的“一見傾心”、“哪里見過”呢?

基督也許會說,那是早已安排好的,是神的旨意。

這些解說都是偉大的猜想,它使人類的愛有了根,有了樸素的價值,也使世俗與神圣完美地結合。

假如我們相信這樣的原因,愛便不必問了。愛本身就成了一種信仰,何必再問?

但還是有人不斷地重復地問這個問題。這樣問的人,總是對信仰有疑惑的,而絕大多數(shù)則是否定宗教的。宗教是一切疑惑的根本解決。凡是疑問者,皆因為沒有解決根本的問題。

但歸根結底,人們總是相信自己獲得的知識,相信知識才是智慧的最終依靠。這在那些最初的圣者那里是最明顯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