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母系文化到底是怎樣確立的(2)

愛與性的秘密:徐兆壽性文化隨筆 作者:徐兆壽


哲學顯示了人的主動性,顯示了人與動物的不同。但實際上,通俗一些來講的話,哲學才是真正的政治。從歷代王朝的更替來看,政府在常常變換,但政治不是在常變。從政教合一的國家來看,宗教(更高層次的政治)才是政治的靈魂,政府只不過是執(zhí)行者而已。

那么,我們要尋找母系文化形成的真正原因,就不能單純地從生產力這一方面來考察了。我們必須尋找到母系文化的智慧即哲學或宗教,才能真正了解其靈魂。

因此,在我看來,母系文化形成的原因應該有三個:

第一,經濟學原因。過去我們對母系文化的認識是有局限的,總認為在那個時期女人是生產力的主要代表,因為女人會手工。但是,幾乎所有的人都有一個疑問,即男人在當時難道是次要的生產力代表?人們發(fā)現(xiàn),在所有的動物那里,幾乎都是雄性在覓食,是生產的主要力量。原始社會也一樣,男人在外采集、捕獵,女人在家養(yǎng)育孩子或同樣出外捕獵或手工制作,但很難直接斷定男人就是次要生產力的代表。那么,問題出在哪里呢?出在我們的慣性思維。在人類戰(zhàn)勝自然災害以后,人類的生產力主要集中在體力、腦力等方面,但是,在人類還沒有超過動物的數(shù)量、還沒有能力戰(zhàn)勝自然災害的原始社會,生產力并不是今天我們認為的生產力,而是指人力。也就是說,人的多少是真正的生產力。女人能生孩子,且能生很多很多的孩子。生產力就體現(xiàn)在生育上,這就決定了女人的地位。

第二,政治、哲學、宗教原因。在母系氏族時代,人們對性的認識多集中在女性身上。人們發(fā)現(xiàn),只有女性才能生育,男人是不能生育的。那時,還沒有制定的婚姻制度,人只知其母,不知其父。那么,憑什么來確定社會的關系呢?血緣。事實上,直至今日,血緣關系仍然是社會中最核心的法則。家庭是社會的細胞,而這個細胞就是靠血緣來紐結的。在母系文化時期,人們更是靠這個鏈條來維系社會的。所有被生的人都由母親來撫養(yǎng),也便自然而然地團結在母親的周圍。這樣就在一個族群中出現(xiàn)了一個老祖母的形象。女媧大概就是中國古代的一個老祖母的代表。老祖母形象在很多民族的傳說中都有。人們團結在母親周圍,社會就形成了多個族群,每一個族群就相對穩(wěn)定了。

而形成這種格局的哲學原因是對生命的認識。老子講:“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币馑际巧加赡赣H生出來的,沒有母親,就沒有生命。這種認識構成了當時人們的終極思想。人們對性還沒有足夠的認識。

由于這樣一種原因,就產生了母親崇拜。由于孩子生下來就與母親相依為命,不知有父親的,于是,與各種宗教一樣,這種崇拜在孩子生下來后就參與了濃烈的情感體驗。母親崇拜就這樣牢固地形成了。這也是女陰崇拜在那時興盛的原因。

第三,文化原因。在任何一個時代,統(tǒng)治者必將占有文化。在母系時代也一樣。當然,今天能看到的母系時代的文化極為罕見,因為那時沒有文字,一切都是靠口頭傳承,再就是原始的一些巖畫、泥陶等。在巖畫上,女陰崇拜是最為明顯的特征。而在泥陶中,馬家窯彩陶是最為重要的證明。在這些彩陶中,多有女陰崇拜,還有女性的身體,還有象征女性的水波紋。特別重要的一個顯征是,絕大多數(shù)的彩陶中,都有一只女性的手掌。這是彩陶制作過程中留下的最后印跡。這種種跡象說明,在那個時代,女性是文化的主要生產者和占有者。如果把彩陶也當做藝術的話,女性便是獨享這藝術的主人。實際上,在母系氏族后期,由于母系文化的發(fā)展,女性不僅擁有了很高的智慧,使人類定居并開始圈養(yǎng)牲畜,而且有了閑暇,這使女性開始制作工藝品。這也是女性手工制作方面卓越的一個表現(xiàn)。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