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 不愛念書型孩子―培養(yǎng)提高孩子的情商和財…

家家都有好孩子 作者:池曉宏


他們的經(jīng)歷告訴我們:幫助他人就是在幫助自己,善良的人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機遇和回報。

品德的培養(yǎng)最主要還是要靠榜樣,家長或伙伴的榜樣影響最大。研究表明,在道德判斷和價值定向方面,父母與子女的相關系數(shù)為0·55,而教師與學生的相關系數(shù)為0·33,可見家長的影響更大。

此外,好書對孩子心靈的積極影響也相當有效,至少大大勝過父母的嘮叨說教。

培養(yǎng)最基本的好習慣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指出:“好的習慣越多,則生活越容易,抵抗引誘的力量也越強?!?/p>

臺灣學者郭騰尹提出“命好不如習慣好”,他認為:好習慣,是你生命的保險;前半生,你培養(yǎng)好習慣;后半生,好習慣會照顧你;人生就是一場好習慣與壞習慣的拉鋸戰(zhàn);決定成功的核心關鍵是,讓好習慣的比例逐漸增加。

成功者往往有許多好習慣,關于這方面的書籍也已不少,這里只強調好孩子至少需要以下這四大好習慣,否則,很可能成為“問題兒童”。曾有人調查了115名死刑犯,發(fā)現(xiàn)他們的身上都有一些壞習慣,比如好吃、懶做、愛享受、自私、任性等。

1·最基本的四個好習慣

◆勤快愛勞動,自立自理。

不愛或不會做作業(yè)、考不好不要緊,如果也不愛動手,懶得要命,在家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不但不分擔家務責任,連自己的事情都要別人做,還活得心安理得,那就真的沒出息了。

哈佛大學曾對紐約地區(qū)的456名兒童展開為期20年的跟蹤調查,發(fā)現(xiàn)干與不干家務的孩子,長大后失業(yè)率是1∶15,犯罪率是1∶10。

美國哈佛大學的學者威特倫花費40年時間,追蹤觀察了256名波士頓少年的表現(xiàn)。結果發(fā)現(xiàn),從小愛勞動、能干的孩子成年后,與各種人保持良好關系的比不愛勞動的孩子多2倍,收入多5倍,失業(yè)少16倍,健康狀況也好得多,生活過得美滿充實。

李嘉誠14歲時父親因病去世后,被迫離開學校,在親戚開的鐘表公司當學徒工,他每天總是第一個到達公司,最后一個離開公司,每天工作16小時后,晚上加班讀書自修至深夜??嚯y使他養(yǎng)成了勤勞吃苦的好習慣。

讓孩子分擔家務,可以讓他們有機會面對學習以外的各種難題,培養(yǎng)獨立性、責任心、意志等社會適應能力。在美國,父母對子女是有限責任,父母不會把孩子的事情全部包下來,孩子必須分擔一些家務勞動,如擺餐桌、洗自己的衣服、剪草坪等。很多孩子自己在學校、社會打工掙零花錢,在家里干活兒掙“工錢”,來承當自己上大學前旅游的費用,大學的學費一靠獎學金,二靠打工來獲得。大學生讀書期間不打工的人很少,很多人要打兩份工。

21世紀初曾有人統(tǒng)計,各國小學生每日勞動時間差異很大:美國為1·2小時,韓國0·7小時,法國為0·6小時,英國為0·5小時,中國僅為0·2小時。

◆珍惜時間,不懶散度日。

如果一個年輕人從小沒有明確的目標,養(yǎng)成無所事事、懶散度日的壞習慣,甚至整天泡在電腦前玩游戲,那將來就很難自食其力,更不用說有什么大出息了。

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如果善于利用時間,不拖拉講效率,那么省下的時間就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把日子過得更輕松自在、豐富多彩。

珍惜時間是成功者普遍都有的一種好習慣。愛迪生一生取得了1093種發(fā)明的專利權,遍及生活的各個角落,如留聲機、碳絲燈泡、電車、幻燈、有聲電影、電話、發(fā)電機等。他通常每天工作18小時以上,每天只睡4小時。他從沒退休,也不怕老。在八十高齡,他還著手開始研究一門自己陌生的學科――植物學,在當?shù)刂参镏姓页鱿鹉z來源來,并因此取得第1033項發(fā)明專利。在研究電燈發(fā)明的兩年里,他每天工作20小時,有時甚至36個小時埋頭于實驗室,累了就在實驗室打個盹。愛迪生在自己九十壽辰之日自豪地對大家說:“我已經(jīng)是135歲的人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