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新模式
每個人的腦子里仿佛都有一部錄音機,里頭的錄音帶必須從小灌輸愛的言語。以我的例子來說,錄音帶里原本該有愛的鼓勵,實際上卻空空如也。而其他人的帶子里則可能滿布錯誤的信息,或是充斥著尖銳的語句,甚至是具有毀滅性和破壞性的字眼。這些錄音帶一而再、再而三地在我們的腦海里播放,而且我們往往接收得不知不覺,或無法抗拒。
我與治療師的咨詢告一段落后,接下來的幾年,我了解到真正的美其實出自內(nèi)心,而非外表,我意識到“我是誰”比起“我的所作所為”,更能彰顯自己的價值。我花了好幾個小時在日記上寫下這些我終其一生渴望從父親口中聽到的字,這些都成為幫助我療愈的重要成分。在我將這一切付諸實踐的同時,我的錄音帶中空白的段落逐漸被填滿,我已經(jīng)踏上個體完整之路。
我偶爾會發(fā)現(xiàn)一味追求完美的念頭再度找上門,這個時候我會停下腳步,仔細檢視自己的動機,并且訓練自己用健康的方式去思考與響應。進行這些步驟的時候,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自由與喜悅,最后,我還可以引導他人步上這條正軌。
個體的完整是每個人都能獲得的必要特質(zhì),但是持續(xù)在正軌上前進,找到個體完整性的人卻少之又少。俄國小說家列夫·托爾斯泰(Leo Tolstoy)曾寫道:“每個人都想要改變世界,卻沒有人想到改變自己?!贝嗽捳媸且会樢娧?。雖然這不是一本針對缺損與療愈的自我成長書籍,但如果沒有利用一個章節(jié)來強調(diào)這個會影響職場生涯的主題,那絕對是我的疏失。我在工作場合中閱人無數(shù),因此我很明白,許多人的困境只是源自于缺乏個體完整性而已。
這個觀點,從2004年美國衛(wèi)生與公眾服務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中可見一斑。根據(jù)他們估計,當年全國兒童被虐待與疏于照料的案件總數(shù),約達900萬件之多。無獨有偶,美國國家酗酒者子女協(xié)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hildren of Alcoholics)的數(shù)據(jù)也顯示,每5個人當中,就有一人成長于酗酒的家庭。
這些數(shù)據(jù)意味著,在一個至少有20人的工作場合當中,約有3~5人的童年可能遭受過虐待與疏忽對待。如果把出身家庭受到酗酒影響的人也算進來,數(shù)字勢必更高。
由于我們在工作上花費的時間與精力特別多,因此可以合理推論:破碎的關(guān)系模式在工作場所中比比皆是。職業(yè)顧問克蘭寧的解釋如下:
不論是否曾受到虐待,童年的經(jīng)歷與工作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性對每個人都有莫大影響。不論我們的心態(tài)多么健全,仍會把個人的問題帶進工作。我們承擔著父母親的生活經(jīng)驗、期許與失敗。有些功成名就的人內(nèi)心仍然充滿掙扎,純粹因為他們的父母也是如此。每個人都會受到家中長輩的影響,影響層面包括自尊,以及他們在工作上如何自處。
如果我們可以妥善隱藏自己的包袱,那當然很好。但那就像在辦公室隱藏自己扭傷的腳一樣困難,自以為把石膏涂成肉色,然后別人就會相信自己的跛腳一點兒都不明顯。
想一想與你長期共事的同事,是不是有很多人都顯現(xiàn)出某方面的缺陷呢?思考一下這一章開頭列出的種種征兆,如果你的同事沒帶著這些怒氣上班,職場生活將會多么輕松愜意???氣氛也不會如此壓抑或緊張吧?從現(xiàn)在起,是不是該收起對其他人負面或挑剔的看法呢?想不想擁抱快樂,發(fā)揮自己的潛力呢?要不要迅速振作,安慰及贊美身邊的同事呢?如果你真能辦到以上幾點,工作將會變得無比愉快、充滿正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