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頂音樂會
每到晚上,屋頂上都有貓兒的音樂會,貓兒們都很喜歡這個音樂會。不過,這種音樂會每次都是以一場絕望的打斗來收場。
在閣樓上
《森林報》的一位記者,這幾天走遍了市中心區(qū)的很多住宅,以便了解閣樓動物居民的生活狀況。
占據(jù)閣樓一角的鳥兒們,看上去很滿意自己的住宅,誰要是冷,誰就可以靠近壁爐煙囪,享受送上門的暖氣。母鴿子已經(jīng)在孵蛋,麻雀和寒鴉滿城收集筑巢用的稻草根兒和做羽毛褥子的絨毛和羽毛。
鳥兒們只恨貓兒和男孩子們,因為他們常常搗毀它們的鳥窩。
麻雀的驚慌
椋鳥窩旁,尖叫聲、打鬧聲響成一團,隨風飛舞著羽毛、稻草和茸毛。
原來是椋鳥們回家了,它們正忙著把占據(jù)鳥窩的麻雀趕走,然后就往外扔麻雀的羽毛褥子——讓麻雀們走得干干凈凈!
一個泥水匠正站在吊臺上抹屋頂下的裂縫。麻雀們在屋檐上蹦蹦跳跳,用一只眼瞄著屋檐下,然后一聲尖叫,向這泥水匠的臉直撲過去。泥水匠揮舞手里的小鏟子來趕走它們,他沒想到,他把裂縫里的麻雀窩封住了,那里面已經(jīng)有麻雀下的蛋了。
一片叫聲,一陣打鬧,茸毛和羽毛漫天飛舞。
睡不醒的蒼蠅
街上出現(xiàn)了一些藍綠色的大蒼蠅,閃著金屬的光澤。像在秋天一樣,一副沒睡醒的樣子。它們還不會飛,只能靠著細腿勉強在墻上爬行。
它們白天一整天都在曬太陽,只有晚上才爬進墻壁和柵欄的空穴和縫隙中去。
蒼蠅,你要當心流浪漢
在我們城市的街上,出現(xiàn)了一些流浪漢——蒼蠅虎。
俗話說,狼是靠腿活命的,同樣,這些蒼蠅虎不像蜘蛛那樣結網(wǎng),而是直接跳到蒼蠅和其他昆蟲身上,把它們吃掉。
石 蠶
從河面冰縫的水里爬出來一些笨頭笨腦的灰色小幼蟲。它們爬上岸,脫去身上的一層皮套子,變成了有翅膀的昆蟲,身子細長勻稱,它們不是蒼蠅,不是蝴蝶,而是石蠶。
它們長長的翅膀,還很輕,它們還不會飛,還很軟弱無力,它們還需要多曬太陽啊。
它們爬過了馬路,過路的人踩它們,馬蹄踏它們,汽車輪子壓它們,麻雀也搗米似的啄它們。但是它們還是往前爬,往前爬——它們有成千上萬呢。那些成功爬過馬路的,就爬到房屋墻壁上曬太陽去了。
列斯諾伊的觀察站
19世紀起,著名的科學家凱戈羅多夫教授就第一個在列斯諾伊做生物氣候學觀察。
現(xiàn)在,全蘇聯(lián)地理協(xié)會附設了一個以凱戈羅多夫命名的專門委員會,領導著生物氣候學觀察者的工作。
全國各地的物候學(生物氣候學)的愛好者都把自己的觀察報告寄到這個委員會去。根據(jù)多年的觀察記錄,比如鳥類的飛來飛去,植物的花開花落,昆蟲的出現(xiàn)和絕跡,就可以編制一部“普通自然歷”。這部自然歷幫助我們預告和編制各種農(nóng)事活動的日期。
現(xiàn)在,在列斯諾伊,建立了全國中央生物氣候學觀察站。這種有50年以上歷史的觀察站,全世界只有3個。森林里來的第二封電報
椋鳥和云雀飛來了
椋鳥和云雀唱著歌兒飛來了。
可是熊還沒有從洞里出來,我們已經(jīng)等得不耐煩了。我們想:它該不會凍死在里面了吧?
忽然,雪輕微地動起來了。
不過,從雪下爬出來的不是熊,而是一種沒見過的野獸,個子有大豬崽子那么大,渾身毛茸茸的,肚毛烏黑,灰白的腦袋上有兩道黑條紋。
原來這不是熊洞,是獾洞啊,從洞里鉆出來的是獾。
現(xiàn)在,它不再睡懶覺了,它要每天晚上去森林里抓蝸牛、幼蟲和甲蟲,吃細根,捉野鼠。
我們開始在森林里到處尋找,又找到一個熊洞,這才是真的熊洞!
熊還在睡覺呢。
水漫過了冰面。
積雪塌了,琴雞在求愛,啄木鳥打鼓似的啄樹。啄冰的小鳥——白鹡鸰(jí línɡ)飛來了。
走雪橇的路已經(jīng)泥濘不堪,這個時候雪橇已經(jīng)被馬車替代了。
準備住宅吧
誰要是想要椋鳥在他的園子里住下,那就該趕快給椋鳥準備住宅了。住宅要干凈,門要開得小,讓椋鳥能鉆進去,貓兒鉆不進去。
從門里還得釘上一個三角形的木條,好叫貓的爪子夠不到椋鳥。
跳舞的小蚊子
在晴朗暖和的日子里,小蚊子就開始在空中跳舞了,不用怕:它們還不會叮人,這是蚊群。
蚊群密集地聚集起來,像根小柱子似的在空中盤旋,天空中,似乎全是黑點,就像人臉上的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