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芙提出離婚訴訟的時候,心中惴惴不安。哪知結果卻讓她喜出望外:丈夫的罪狀是和著名的網球女選手有不正當關系。但此事并未引起軒然大波。
有幾個因素導致公眾輿論忽視了離婚案。第一,他們不是在英國,而是在巴黎離婚。他們當年成婚的地點是在巴黎的喬治第五大道的一座美國教堂,因此在巴黎的離婚判決在英國同樣有效。第二,伊芙和奈德的定居地點是拉邦德萊特;在和平年代里,那個被稱為“緞帶”的銀色海灘地帶是法國最時髦的海濱勝地。最后一個因素:他們和倫敦的人很少來往。所以在英國的媒體上的報道只有簡短的三兩行。某一份英國報紙上會有一段簡短的評論,另一份報紙上會出現一段冷嘲熱諷,隨后他們的離婚案似乎就被人遺忘了。
但是對伊芙來說,作為離婚案的原告似乎比作為被告更加讓人難堪。
其實她的這種心態(tài)毫無道理,是神經高度緊張的生活留下的后遺癥。即便是伊芙這樣性格隨和的人,時間久了也會接近歇斯底里的邊緣。另一方面,她不得不忍受世俗對她的相貌的惡毒的偏見。
伊芙能想象那些普通女人對她的評價:“我親愛的,不管哪個女人嫁給奈德·阿特伍德,她都該做好心理準備?!?/p>
“你當真這樣認為?”另一個女人答道,“難道都是一方的錯?看看她的照片。你只要看看就明白了!”
伊芙現在年滿二十八歲。在十九歲的時候,她繼承了父親留下的蘭開夏郡 的遺產,其中包括幾所棉紡織工廠和他對女兒的突發(fā)的驕傲感。在二十五歲那年,她嫁給了奈德·阿特伍德,成婚的理由包括:第一,他很英?。坏诙?,她很孤單;第三,他煞有介事地宣稱,若她拒絕下嫁給他,他就自殺。
如果讓一個心地善良、毫無戒心的人來評判,伊芙絕對會是最邪惡的狐貍精。她身材苗條,相貌出眾 猶如佩戴著樂百科 珠寶的喀耳刻 。她淺栗色的頭發(fā)像羊毛一樣又長又厚,盤成了愛德華時代的發(fā)型。她那粉里透白的皮膚、那灰色的眼睛、那露出淺淺微笑的嘴唇,都使人心生戒備。對法國男人而言,她這些特點無疑很有魅力,甚至那位判決同意她離婚的法官,都好像有所保留。
法國的離婚訴訟案有特殊的流程:判決之前,雙方當事人必須見面 當面對談,算是院方最后一次努力的調解。
伊芙永遠無法忘記在凡爾賽市 一位法官房間里的那一幕,無法忘記奈德·阿特伍德的表現
四月的溫暖上午,春天的魔法給巴黎帶來了無限的魅力。法官是一個面容和藹、蓄著胡子、喜歡嘮叨的坦率男人。
“太太!先生!”這法官一言一行都帶有夸張的戲劇性色彩,“在做出無法挽回的決定之前,我懇求你們再認真考慮一下!”
若有人看到那一幕,肯定要對天發(fā)誓說奈德是天下最無辜的男人。他展露出了迷人的魅力,給陽光明媚的房間增添了生機。伊芙很熟悉他的魅力 哪怕是宿醉之時,他都能讓人心動。他的表演既動情又凄慘,很輕松就博得了別人的好感。他有一頭淺色的頭發(fā)和一雙藍色的眼睛,雖然三十過半,卻依然精力旺盛。他以一副專注的神情站在窗戶旁,使伊芙無法否認他魅力十足、讓人難以自拔 而這正是她的煩惱根源。
“我能否向你們介紹一下我對婚姻的看法?”法官兀自喋喋不休。
“別,”伊芙說,“求你了!”
“我真的希望太太和先生能考慮一下 ”
“你用不著勸我,”奈德用沙啞的嗓音說道,“我根本就不想離婚?!?/p>
小個子法官倏地轉過頭來,肅然說道:“先生,請安靜!是你行為失當。應該是你請求夫人的原諒?!?/p>
“這我當然愿意,”奈德立刻接口,“若你允許的話,我甚至愿意跪下來求她?!?/p>
奈德很有魅力,而且非常機靈。他說著就走向了伊芙。
法官輕輕撫弄著胡須,心中滿懷希望。
那一瞬間,伊芙感到了驚慌 說不定她永遠都無法擺脫這男人了。
“這案子的另一名責任人,”法官偷偷看了一眼他的卷宗,“這位女士,布勒梅爾·史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