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人做過這樣的測試,他將大小不一的一盤蘋果,放在人們面前,有人只挑漂亮、光滑、紅潤的吃,因此,他總能心情愉悅地品嘗到最好的;有的人只挑最小、最差的吃,因此,他總感到有些不幸,從頭到尾只是一直在品嘗最差的。
其實這不僅是一個測試,也反映出對同樣的事情,看問題的視角不同,產(chǎn)生的感受和結(jié)果也會不同。如果將蘋果比喻成生活中的人,那么就可以看出,有時不是別人不好相處,不按常理出牌,而是自己的成見迷惑了心靈。事實上,只要換個角度看世界,換種方法解決問題,換種態(tài)度去做事,結(jié)果就會截然相反。
就像同樣面對夕陽西下的場景,如果只是帶著悲涼凄迷的心情觀賞,那么心靈深處油然而生的必然是日薄西山,英雄末路的悲嘆;但倘若能用一種博大恬適的胸懷去欣賞,那也許會想到“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的豪放。
楊陽在一個公司做文員,一直以來和大家相處得都不錯,可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她總感到同部門的張姐對她有意見。工作時,每次她和張姐有合作的時候,都感到對方非常的不配合。辦公休息時,楊陽喜歡和同事們天南海北的談話,但是張姐卻表現(xiàn)得有些不屑一顧。最明顯的是,她讓張姐幫她填一個報表,張姐居然一口回絕了她。
楊陽覺得張姐是個難相處的人,于是,每次說話時,都盡量避開張姐的目光;做事情時也會故意不與之交往,以免激化彼此間的矛盾,可她越是這樣,她和張姐之間的隔閡反而越大。
一天,楊陽的同學去她家看她,聊天時楊陽說出了自己工作時的不如意,同學開玩笑似的說: “你太鉆牛角尖了,可以嘗試著換種方法與她溝通或者交往啊!”雖然是句玩笑話,但是她感到同學的話有道理。于是,第二天上班時,她不再躲避張姐的目光,做事情的時候更是主動叫上張姐。經(jīng)過幾次共事后,她發(fā)現(xiàn)張姐并沒有她想象的那么難相處,而且彼此相處的也越來越融洽了。
在人際交往中,缺乏經(jīng)驗難免要碰些釘子。有時工作很努力,卻沒有得到領導的認可;有時發(fā)自肺腑的對人好,卻被對方理解為惡意;有?試圖去溝通一些事情,卻被拒之門外……面對這樣的情況,你可能會覺得手足無措,甚至開始抱怨對方的難以相處、小肚雞腸,甚至還會暴跳如雷,恨得咬牙切齒,發(fā)誓與其老死不相往來。其實靈活一點,換個角度看問題,變個說法講道理,就會有更多新的發(fā)現(xiàn)與收獲。
每個人與他人相處時表現(xiàn)各不相同。因此,為人處世的時候不要只以自己的想法為標準,也就是說不要帶著成見去看人,與人交往感覺有問題時,換個角度,也許會豁然開朗。
情緒不好時最易產(chǎn)生矛盾和摩擦,當別人不能順應自己的想法時,成見便很容易產(chǎn)生。所以,在別人情緒不?的時候,要特別注意言行,不要因為沖動而使自己的人際關系受到持久而惡劣的影響;同樣的道理,在求人辦事的時候,也要選好時機,當對方情緒不佳時,最好不要麻煩對方,這很容易遭到拒絕。
另外,性格的不同也常常造成彼此行事態(tài)度與方法的不同,因此也容易造成女人對不同性格者之間的成見。其實性格是與生俱來的,如果因為性格的不同而彼此產(chǎn)生成見,進而失去值得交往的朋友,這實在是有些得不償失。所以,與人交往時首先要認同彼此性格上的差異,然后以對方能夠接受的態(tài)度和方式展開交流。
個人喜好的不同有時也會造成人際交留間的隔閡,但同性格一樣,二十幾歲的女人應當以坦誠開放的態(tài)度與人交往,相同的喜好固然有助于彼此間的相處,但喜好不同也不至于產(chǎn)生成見。當然了,相同的喜好常常會引發(fā)共同的話題,所以在與別人相處時如果能夠投其所好,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放下成見、換個方法與人相處,很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就像從平地爬上山頂,會發(fā)現(xiàn)站得高了,望得遠了,眼界也跟著寬了。山還是那山,水也還是那水,可在你眼中呈現(xiàn)出的景象卻與以往不同。換個方法、換個角度、換種方式,可能一團漂浮的烏云便能透出一縷陽光,一片飄零的落葉也會帶來?生的希望;一株無名的花草同樣能帶給人心曠神怡,生活中有些難以相處的人,也能成為貼心的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