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東晉桓溫,『奸臣』的英雄人生(1)

不容青史盡成灰:三國兩晉南北朝卷 作者:張嵚


桓溫,公元312年出生,祖籍安徽懷遠,比起魏晉南北朝時期許多杰出人物都出身寒門,桓溫的家族相當不簡單。早在東晉建立前,他所在的家族桓家,就是江南王、桓、虞、謝四大家族之一。這四大家族,是江南名聲最顯赫、地位最崇高的四個名門望族,在整個三國兩晉時期,都是當地的絕對翹楚。出生在這樣一個優(yōu)秀的家族里,桓溫人生的起點自然非常高。

桓溫不但生得好,他的才能也同樣超群。他最早出名,是在他剛滿周歲的時候,方式也格外特殊——哭出來的。那一年,當時的名士溫橋到桓家做客,聽到小桓溫正在嚎啕大哭,當場大驚,二話不說,央求桓溫的父親桓彝,非要摸一摸小桓溫。摸完了之后贊嘆說,你的兒子哭聲嘹亮,一聽就有英雄氣,骨相更奇特,將來一定是成就大業(yè)的人?;讣疑舷侣牭竭@個評價,自然高興異常,因為是溫先生說的話。為了能夠讓這段預言應驗,就給他取了一個帶“溫”字的名字:桓溫。

雖然溫先生當時說得信誓旦旦,但觀桓溫父母的成就,小桓溫要想超越他的家族,尤其是超越他的父親,難度還是相當大的。桓溫的父親桓彝,是當時的名將,他曾經做過宣城太守,是守望一方重地的封疆大吏,而且他的官位和聲望,不僅靠顯赫的家世,更是自己一刀一劍拼出來的。戎馬生涯中,他擊退過北方政權的進攻,也鎮(zhèn)壓過東晉內部的叛亂,多年以來戰(zhàn)功赫赫。桓溫16歲的時候,發(fā)生了東晉歷史上著名的“蘇俊之亂”,受命鎮(zhèn)壓叛亂的桓彝,死在了和大將韓晃的戰(zhàn)斗中。這場戰(zhàn)斗打得相當激烈,桓彝只有不到敵人三分之一的兵力,卻悲壯拼殺到最后,最終悲壯殉國,其慷慨忠烈,讓當時的東晉名士皆為他動容。少年喪父,對桓溫來說是一個悲劇,不過他也因此登上了人生的第一個臺階,事后,為了安撫喪父的桓溫,東晉皇室將女兒安康公主嫁給了他,16歲的桓溫,就這樣搖身一變成了駙馬爺。忠臣之子的身份,外加駙馬爺的特殊地位,年少的桓溫,已然迎來了一條平步青云的康莊大道。當然,桓溫父親的這段忠烈往事,在后來也成為許多人批評桓溫的口實,一是因為他后來成為“奸臣”的所作所為,二是因為他做將軍后,在戰(zhàn)場上,總是缺少一股他父親決死一搏的膽氣。

桓溫的發(fā)家之路,在我們今天看來很匪夷所思,但在當時卻是很正常的。東晉選拔官員的主要考評條件,就是他的門第,位高權重的職務,都是要留給那些位高權重的家族的,像桓溫所在的桓家就是其中之一。這種世襲制度,是魏晉南北朝時代中國特有的政治現象,也因此造成大量草包成為國家的掌舵人,對后來南北朝各個政權的衰弱都產生了重要影響。桓溫所在的時期,還是士族世襲制度的早期,這時候的士族階層,還屬于精英輩出的階段,桓溫,就是其中最閃亮的一個。他政治才能開始冒頭,始于23歲那年,他受命擔任瑯琊內史,這是一個地方官,主要任務就是安置那些從北方逃難到南方的流民們。一般年輕人想要證明自己,主要方法就是埋頭工作,低調做人。這時候的桓溫卻反其道而行之,他一不低調,二不干活,反而是大搖大擺地耍大牌,明確地對東晉政府說不,拒絕前往就任,可謂是牛到了極點。如此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放在現代,肯定會遭口誅筆伐,但在當時誰讓人家是士族呢?結果,同樣是士族出身,且與桓溫家世代交好的虞家名士虞翼替桓溫說了好話,他向東晉成帝推薦說:“桓溫是一個有才能的人,皇上你不能用看待平常人的眼光看待他,何況他是你的女婿,你應該重用他,如果國家有難的話,他一定能成為拯救災難、匡扶社稷的人?!睂τ菀淼倪@番話,晉成帝也同意了,因此,23歲的桓溫,得以擔任了當時位高權重的徐州刺史。當時的徐州,正面臨北方政權的進攻,軍事壓力特別大,桓溫到來之前,當地防守邊將的主要辦法,就是緊閉城門,消極防御,結果連農田也荒蕪了。桓溫到了以后,認為這樣做只能越守越窮,采用了以暴制暴的方法。他招募大批當地飽受敵人劫掠的農民,組織精銳軍隊,每當發(fā)生敵人襲擾事件后,就組織軍隊深入敵后,對敵人進行報復打擊,日久天長,原本戰(zhàn)火頻繁的徐州地區(qū),竟然從此無人敢擾。

那位推薦了桓溫的虞翼,從桓溫年輕的時候就和他是好朋友,少年時代,桓溫即“有大志”,且交友甚廣,與當時的許多知名人物都是好友。他們在一起談論時,經常討論到北方的國土,每到這個時候,桓溫都會格外激動。一次說起西晉滅亡的恥辱,桓溫竟然痛哭流涕,悲不能禁。年輕時代的桓溫,是個十足的“愛國憤青”兼性情中人。而徐州刺史任上的表現卻證明,桓溫不但是“憤青”,而且是一個“奮青”。

說到這個曾經舉薦桓溫的虞翼,對于桓溫的早期人生來說,是一個重要人物,比如早年桓溫與安康公主成婚,就是虞翼做的媒。虞翼對桓溫的推薦,一面來自他和桓溫的私交,另一個原因是,當時的士族政治,還處于相對清明的上升期。我們今天想到世襲把持大權的“士族”,往往會把它與“腐朽”、“沒落”等字眼聯系起來,但是在當時,東晉士族,還保持著勃勃上升的朝氣。那一代的士族貴族,多是以天下為己任的賢士,且道德修養(yǎng)和氣度涵養(yǎng)都非常高,后人心向往之的“魏晉風度”,在這時期是一個高峰期。在國家大計方面,士族們更以舉薦人才、尊重賢良為榮,這種相對清明的士族政治環(huán)境,讓桓溫可以迅速冒頭。桓溫在徐州大展拳腳的時候,虞翼過世了,按說一個欣賞自己的人去世,對桓溫來說不是什么好事,但這個人的死,再次給了桓溫機會。虞翼生前擔任的職務,是荊州刺史,這個職務在當時位高權重,既占有物產豐富的荊州地區(qū),又要擔負抗擊北方政權入侵、保衛(wèi)國家的責任,可以說是當時東晉的“最牛刺史”。最牛的官,自然要找最牛的人來擔任,按照東晉時代士族的規(guī)矩,上一代官員去世了,下一個繼承人,直接從他家族的子孫里選擇直系親屬,主要是兒子來繼承。當時晉安帝意圖讓虞翼的兒子虞愛之接任,然而眾多士族大臣卻極力反對。比如當時擔任中書監(jiān)的何充,就連續(xù)7次向晉安帝上奏,認為如果僅僅為了遵循家族繼承的法則,讓一個毛頭小伙子擔任這樣重大的職責,這不僅是對他本人不負責,更是拿國家的前途命運開玩笑。最后在眾多士族貴族的堅持下,在徐州任上頗有建樹的桓溫,正式被任命為荊州刺史,這個官職非同小可,全稱是“安西將軍,都督荊雍六州軍事,領護南蠻校尉,荊州刺史”。也就是說,這時候的桓溫,已經不再是個簡單的地方官,而是總領了東晉最重要的邊鎮(zhèn)荊州的民事、司法、軍務等所有大權。如此重大的職務,卻通過這樣簡單方式得到了。這時期的東晉士族,在政治氛圍上,確實也可見其清明向上。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