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來,世界人類文化所宗,可說全在歐洲。最近五十年,歐洲文化近于衰落,此下不能再為世界人類文化向往之宗主。所以可說,最近乃是人類文化之衰落期。此下世界文化又將何所向往?這是今天我們人類最值得重視的現(xiàn)實問題。
以過去世界文化之興衰大略言之,西方文化一衰則不易再興,而中國文化則屢仆屢起,故能綿延數(shù)千年不斷。這可說,因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神,自古以來即能注意到不違背天,不違背自然,且又能與天命自然融合一體。我以為此下世界文化之歸結,恐必將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為宗主。此事涵義廣大,非本篇短文所能及,暫不深論。
今僅舉“天下”二字來說,中國人最喜言“天下”?!疤煜隆倍郑輳V大,其涵義即有,使全世界人類文化融合為一,各民族和平并存,人文自然相互調適之義。其他亦可據此推想。
我抄了賓四先生的全文。此文寫于1990年5月。全抄的目的無非是想讓讀者得窺全豹。我不敢擅自加以刪節(jié),恐失真相。
我們把賓四先生早期和晚期的兩篇著作一對比便發(fā)現(xiàn),他晚年的這一篇著作,對“天人合一”的認識大大地改變了。他自己使用“澈悟”這個詞,有點像佛教的“頓悟”。他自己稱此為“大體悟”,說這“是中國文化對人類最大的貢獻”,又說“此事涵義廣大”,看樣子他認為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我們當然都非常希望知道,這“澈悟”的內容究竟是什么??上麑懘宋囊院蟛痪镁椭x世,這將成為一個永恒的謎。賓四先生畢生用力探索中國文化之精髓。積八十年之經驗,對此問題必有精辟的見解,可惜我們永遠也不會知道了。
他在此文中一再講“人類生存”。他講得比較明確:“天”就是“天命”;“人”就是“人生”。這同我對“天”“人”的理解不大一樣。但是,他又講到“不違背天,不違背自然”,把“天”與“自然”等同,又似乎同我的理解差不多。他講到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認為“歐洲文化近于衰落”,將來世界文化“必將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為宗主”。這一點也同我的想法差不多。
賓四先生往矣。我不揣谫陋,談一談我自己對“天人合一”的看法,希望對讀者有那么一點用處,并就正于有道。我完全同意賓四先生對這個命題的評價:涵義深遠,意義重大。我在這里只想先提出一點來:正如我在上面談到的,我不把“天”理解為“天命”,也不把“人”理解為“人生”;我認為“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我們人類。天人關系是人與自然的關系。看來在這一點上我同賓四先生意見是不一樣的。
我怎樣來解釋“天人合一”呢?
話要說得遠一點,否則不易說清楚。
最近四五年以來,我以一個哲學門外漢的身份,有點不務正業(yè),經常思考一些東西方文化關系問題,思考與賓四先生提出的“此下世界文化又將何所向往”相似的問題。我先在此聲明一句:我并不是受到賓四先生的啟發(fā)才思考的,因為我開始思考遠在他的文章寫成以前。只能說是“不謀而合”吧。我曾在許多文章中表達了我的想法,在許多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我也發(fā)表了一些講話。由最初比較模糊,比較簡單,比較凌亂,比較淺薄,進而逐漸深化,逐漸系統(tǒng),頗得到國內外一些真正的行家的贊許。我甚至收到了從西班牙屬的一個島上寄來的表示同意的信。
那么,我是如何思考的呢?
詳細的介紹,此非其地。我只能十分簡略地介紹一下。我從人類文化產生多元論出發(fā),我認為,世界上每一個民族,不管大小,都或多或少地對人類文化做出了貢獻。自從人類有歷史以來,共形成了四個文化體系:
一、中國文化
二、印度文化
三、從古代希伯來起經過古代埃及、巴比倫以至伊斯蘭阿拉伯文化的閃族文化
四、肇端于古代希臘、羅馬的西方文化
這四個文化體系又可以劃分為兩大文化體系: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前三者屬于東方文化,第四個屬于西方文化。兩大文化體系的關系是:“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