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書?難道保時捷的總裁就沒有更好的事兒可做?他難道不擔心自己企業(yè)締造的舉世震驚的成功之路會中止?他難道不想把保時捷第四個車型系列Panamera隆重推向市場?或者把一開始備受責難的入股歐洲最大汽車集團大眾公司的項目最終進行下去,讓全世界為之咋舌?此外,他在表達那些頗受爭議的想法時,讓某些經理人一個勁搖頭,甚至惱羞成怒的情況難道還少么?還非要弄出一本書才能滿足自己成功的虛榮心,才能再次向世人宣稱自己總是更勝一籌嗎?
相信每一位讀者在拿到這本書時,腦子里的這類念頭都會層出不窮。但本書沒有一絲一毫的投機取巧——恰恰相反,為了杜絕驕傲自滿的情緒,我對保時捷曾經如臨深淵,稍有差池便會破產并失身墜崖的情形記憶猶新。我從來沒有忘記那段歷史,更不會忘記自己在面對那些害怕失去工作、肩負養(yǎng)家糊口重擔的人們時,必須作出的艱難的決定。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學會了謙卑。
當然,我也不認為經理人和企業(yè)家只有對保時捷成功的經驗亦步亦趨的模仿才能走向成功。我們并沒有可供所有人原樣復制的終極成功法則。成功的途徑五花八門,每一家企業(yè)、每一位企業(yè)家都應該尋找屬于自己的成功方法。
我們的成功也談不上有什么秘訣,只是一個積極奮進的團隊經歷辛勤工作取得的成果,是那些對自己生產和運作的產品傾注了無限心血,幾乎和它們融為一體的人們的成功——無論是生產線上的工人,還是董事會的成員。當然,我們在作某些決定時也相當走運,因為結果往往難以預料。也許,這正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吧。
我們也積累了一些很有意思且值得一提的經驗,還遵守著一些信條。而且我充分相信,即便是在變幻莫測、利益至上、疲于奔命的當今時代,這些信條同樣無法替代。沒有獲利的經濟是玩不轉的,這我絕不否認。但利潤不是全部,一家企業(yè)不能只關心削減成本并迅速獲利,還必須有長遠目標,要有遠見卓識。所有規(guī)劃和決策的中心絕不是股東,而是客戶。企業(yè)必須參與政治和表達政治意見,它首先要做出典范的行為才能讓人覺得值得信賴。當然,企業(yè)不僅僅要對自己的員工負責,還要對整個社會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因此,我對于我們想要進入大眾汽車公司的非議難以理解,這可是典型的德國式解決方案。
對我來說,重要的是一種原則,或者說是一種價值觀,尤其在“全球化”這個詞幾乎影響了世界的各個方面的時代。無論如何,我不想造成一種人們在看足球賽時常常注意到的局面:當一個足球隊憑借極佳的運氣在最后幾分鐘以一比零取勝時,教練便洋洋得意地宣稱,此乃球隊成員完美實施其精妙戰(zhàn)術的必然結果。
文德林?魏德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