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對待學生坦誠相見,一視同仁,平等相待,對自己的兒子也毫不例外。他曾用朋友的口氣對顏回說:“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是夫?”他提倡“當仁不讓于師”,在教法上提倡師生相互切磋、共同討論,以收到教學相長的效果。
孔子還有非常孩子氣的一面。孔子常問弟子們“你們覺得我怎么樣”,弟子們也問他“你覺得我如何”。如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女(汝),器也。”弟子們各表理想后,也問孔子“你的理想怎樣呢?”孔子定會老實回答弟子的問題。
孔子也會急,也會哭,也會生氣,也會對天長嘯,也會罵人,生氣也罵“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yǎng)也”;也會感嘆“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也有愛,見了美女也會心神搖蕩。
有一次逃難,來到衛(wèi)國,跟衛(wèi)靈公談仁義,人家不感興趣,只關(guān)心如何搶別人的地盤。當時衛(wèi)國的情況很不妙。衛(wèi)宣子已經(jīng)老態(tài)龍鐘,太子虎視眈眈,甚至有弒父奪權(quán)的野心。衛(wèi)宣子無奈只能裝瘋賣傻,干脆把國事交給自己聰明美麗的寵妾南子來管理,自己落得清靜。
南子是當時著名的美女。南子有多美?可以用10個字來形容: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據(jù)說當時天下有三大美女(不是后來說的四大美女),她們是:西施、南子和伯贏。但伯贏已老,南子還年輕。所以年輕貌美又有智慧的南子在當時可是難得一見的。
孔子也是人,不是神,一樣有七情六欲,他在當時陷入困境的情況下,希望南子能在衛(wèi)靈公身邊吹吹枕邊風,以期重用,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理想,這也是可以理解的,不是嗎?沒想到,這一見,就成了一樁歷史公案,甚至被人說成是著名的緋聞?!墩撜Z·雍也》有云:“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
子路覺得弟子臉上無光,受不了了,憤怒地質(zhì)問老師:您不是教導我們“非禮勿視”、“男女授受不親”嗎?自己怎么這樣呢?您咋能見南子呢?天下人誰不知道她淫亂???
孔子為了表明自己的光明磊落,還像小孩子一般,發(fā)誓賭咒說:“如果我有什么邪念,做了什么不正當?shù)氖?,就讓老天厭棄我!厭棄我!?/p>
李贄《答周柳塘》中說:“人皆見南子,吾亦可以見南子,何禪而何機乎?子路不知,無怪其弗悅夫子之見也,而況千載之下耶!人皆可見,而夫子不可見,是夫子有不可也。夫子無不可者,而何不可見了之有?”年輕氣盛的李贄眼里揉不得沙子,勸孔子不要辯解了,否則只能是越描越黑。如心中無愧,又何須辯之。
《莊子·天運》中說,衛(wèi)國一些人不理解他,上街表達對孔子的抗議,一幫人被煽動起來,把孔子坐車輾下的轍跡都鏟掉了。
第二次假道到了衛(wèi)國,衛(wèi)靈公的寵妾南子聽說后,就派人給孔子捎信,她要與孔子見面??鬃榆P躇再三之后,還是去了。
孔子去見國王的小老婆,自然要稽首。南子還禮。在那個時代估計南子只能隔著幃帳與孔子聊天,旁邊還有丫頭監(jiān)視的吧。具體發(fā)生了什么事,歷史沒有記載,只知道見南子出來后,已經(jīng)知天命的孔夫子,神情恍惚。后來有一次,孔子忽然對子路大發(fā)感慨道:“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边@句話,據(jù)作《史記》的司馬遷講,是孔子在衛(wèi)國時,衛(wèi)靈公與夫人南子同車出游的時候,耀武揚威,招搖過市,孔子跟在后面一輛車上發(fā)的感嘆。按照司馬遷的意思,孔子是在抱怨君王,責備衛(wèi)靈公的行為不端,不夠檢點。錢穆解《論語》道:“好色出于誠,人之好德,每不如好色之誠也”,孔子此章所嘆,古固如此,今亦同然,何必專于衛(wèi)靈公而發(fā)之?“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孔子說這句話,不過是說出了人生的一個簡單事實,如此而已。
“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這句話到底是在什么情況下說的,留給學者去考證吧。姑且不討論。
十多年前的孔子文化節(jié)上,喬羽創(chuàng)作了一首《千年孔子》,很喜歡其中的幾句話:“你仍舊是你,你仍舊是你,你是一位善解人意的朋友。你仍舊是你,永遠活在眾生之間。”從來沒有一成不變的永恒,但也沒有隨意就能抹殺的歷史??鬃泳褪强鬃樱粋€智者,一個和善的循循善誘的老人。舍此無他。他永遠活在眾生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