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前景不是沒有。
今天我想講兩個問題,計劃配置資源仍然起著重要的作用,資源不是由市場配置,而是計劃在配置,它造成了很多問題。
我想講的第三個例子是因為保護糧食安全而凍結農用地,不許把農用地轉變?yōu)楣I(yè)用地,其目的就是保證糧食安全;糧食有足夠的耕地生產,我們就有足夠的飯吃。因為這樣的理由而凍結農用地,不許把農用地變成其他土地,而且有個18億畝的紅線不可突破。
這個政策非常似是而非,聽起來很對,其實是錯誤的。我來證明為什么它是錯的:
安全是我們需要的,但要注意,安全有成本,不是無代價的,何況除了糧食安全,我們還有好多別的安全問題,比如交通安全,糧食安全沒聽說要死多少人,交通安全,去年就死了七萬人,要是馬路寬一點不是就會少死人嗎?然而馬路寬一點就需要占土地。
要說“最安全”,糧食安全從耕地的角度來講,如果把全中國的土地通通拿來種糧食,那就是最安全的,不會出現(xiàn)糧食恐慌。這當然是個很荒謬的辦法,安全代價太高了,別的什么都不顧了?可是現(xiàn)在我們就碰到了這樣的情況,我從來沒聽誰說過糧食太貴吃不起,但我聽到很多人說房子太貴買不起。
這兩者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呢?房子為什么貴?不是建筑材料貴,也不是勞動力貴,而是土地貴。土地為什么貴?其中有一個原因就是不許農用地轉變成城市開發(fā)地,也不是不許,而是手續(xù)復雜,需要通過審批。其結果就是糧食很多,誰也沒有缺糧,買不起糧食,中國這個階段已經(jīng)過去了,沒有挨餓的人;但大多數(shù)人都買不起房,可見以糧食安全為名限制土地的使用,這是一種非市場的管理,損失了很大的經(jīng)濟效益。
有一種很天真的想法,認為我們要使糧食安全就要自己生產足夠的糧食,聽起來很對吧?但并不對,全世界的糧食安全是靠糧食貿易,而不是靠自給自足,這和普通人的想法是不一樣的。普通人想,每個國家都自給自足,那樣糧食最安全了,中國國內每個省都自給自足,中國糧食安全的問題就解決了。
確實,國務院有這個規(guī)定,要求每個省的糧食自給自足,有個指標,這個省的糧食自給率要達到百分之多少,比如達到百分之百,這樣就取消了貿易。我們國內有很多糧食大省,他們生產用不完的糧食就需要輸出,輸出到廣東等需要糧食輸入的地方,如果每個省都是糧食自給,那還需要什么國內貿易?如果每個國家都是糧食自給,那就沒有糧食的國際貿易了。
要知道,在過去的半個世紀,全世界的糧食價格降低了一半,在這50年中,人口增加了1 5倍,據(jù)說每個人消耗的糧食增加了17%,耕地在減少,糧食價格反而還降低了?一方面人口增加,每個人消耗的糧食增加,耕地減少,種地農民就更少了;很多農民不種地了,在這個背景下,糧食價格降低了一半,為什么降了?大多數(shù)人都認為是科學技術發(fā)揮了作用,現(xiàn)在有更好的化肥、更好的種子、農業(yè)機械等等。
但要特別注意,(是)國際貿易降低了糧價,因為糧食生產在不同國家的成本是不一樣的,有的國家成本低,有的國家成本高。如果我們通過貿易讓糧食生產成本低的國家多生產一點,出口到糧食生產成本高的國家,讓他們少生產一點,這樣在糧食總產量不變的條件下,總成本就降低了,這是很明顯的道理。
國際貿易如此,國內貿易也是如此,所以國際糧價的降低不僅僅靠科學技術,尤其要靠糧食的國際貿易。
同樣的道理,國內貿易也起這個作用。我們國家地方非常大,各個省的條件千差萬別。有的糧食生產大省,如黑龍江、河南,他們的糧食生產成本很低;有些地方,像甘肅等省,(糧食)生產成本很高,成本高的地方少生產,用(生產)成本低的地方的糧食,這樣總成本不就降低了嗎?
所以全世界的糧食貿易降低了糧食的生產成本,降低了它的價格,尤其是提高了糧食供給的安全性。
可惜并不是每個國家都懂得這個道理,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