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周
同樣的情況又持續(xù)了4周:第20周、第21周、第22周和第23周。漸漸的,需求重新增加的希望越來越渺茫,你的借口也越來越不靠譜。你的解釋包括:分銷商把我們逼入了絕境;零售商根本沒訂購足夠多的啤酒;媒體和那支搖滾MV宣傳得過頭了,讓大家都厭倦了情人啤。說到底,還是要怪那些善變的小青年-他們連半點兒品牌忠誠度都沒有,他們怎么能在一個月買幾百箱啤酒,到下個月卻連半箱都不買?
第24周
第24周:這星期剛開始的時候,你從公司借了輛車開出來,這時已經(jīng)沒人在乎你要去哪里了。你的第一站是分銷商的辦公室。這是你們第一次見面,而且也只是你們的第二次談話而已。在這場危機(jī)之前,你們幾乎沒什么可聊的。你們悶悶不樂地打了招呼,然后分銷商把你帶到了后面的倉庫。“我們已經(jīng)有兩個月沒有接到你們這個牌子的訂單了,”分銷商氣憤地說,“我覺得自己被耍得團(tuán)團(tuán)轉(zhuǎn)???!還有220車情人啤壓在這兒。”
你們倆一致認(rèn)為,這一切都是因為需求的突增和陡降。這是公眾喜好變化無常的又一個例子。如果零售商之前能夠把握行情,及時提醒你,這場危機(jī)根本就不會發(fā)生。
在回家的路上,你開始盤算要怎么寫營銷戰(zhàn)略報告。突然你心中一動,在路過的一家零售店前停了下來。幸運的是,店主人正好在。聽完你的自我介紹之后,零售商露出了嘲諷的笑容。留下了一名助理看店,你們倆走進(jìn)了隔壁的餐廳,要了杯咖啡。
零售商帶上了他們店的庫存記錄本,他把記錄本在桌上攤開,說:“你不知道,幾個月前我真想掐死你?!?/p>
“為什么?”你問。
“瞧瞧這個-我們的倉庫里積壓了93箱情人啤。按現(xiàn)在的銷售速度,要6個星期之后才會下新的訂單?!?/p>
6個星期,你在心里重復(fù)了一遍,然后拿出隨身帶著的計算器。如果這個地區(qū)的每個零售商都等6個星期才下新訂單,之后每周又只訂幾箱啤酒,那么至少要一年,堆在分銷商那兒的220車啤酒才能賣出那么一點?!斑@簡直是個悲劇,”你抱怨道,“你說這是誰造成的-我是說,我們怎樣才能避免這樣的情況再次發(fā)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