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心靈的轉變(7)

第五項修煉:心靈篇 作者:(美)彼得·圣吉


從某個局面中的任意組成部分,你都可以畫出箭頭,指出它會影響到的另一個組成部分:

如上圖所示,水龍頭開關的位置通過箭頭指向了水流量。水龍頭開關位置的任何改變,都會影響水流量。但是箭頭絕不會孤立存在:

我們要把故事看下去,可以從其中任何一個組成部分開始,看著情節(jié)按照相應的順序發(fā)展,就像玩具火車沿著鐵軌一圈一圈地進行周而復始的旅程。從決策者的行動開始追溯下去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我調整了水龍頭開關的位置,這改變了流入杯中的水流量,繼而改變了水位。當水位改變的時候,感知到的差距(現有水位與期望水位之間的差距)同樣改變。隨著差距的變化,我再一次調整水龍頭的位置,依此類推。

當解讀一個反饋循環(huán)圖表的時候,最主要的技巧是要能夠看明白圖表所講述的故事:圖中結構如何創(chuàng)造一種特定的行為模式(或者,在一個復雜結構中,多種行為模式)和此模式可能如何受到影響。在這個例子中,故事是說把水杯灌滿,等水逐漸灌滿,再慢慢把水龍頭關掉。

反饋環(huán)路盡管概念簡單,但它打破了根深蒂固的觀念-比如因果律。在英語的日常用法里,說“我在往杯子里灌水”,就意味著不假思索的單向因果律:“我在引起水位上升”。更準確地說,是“我的手在控制水龍頭的出水量”。很顯然,這個說法只描述了反饋過程的一半:從水龍頭開關的位置,到出水量,再到杯子里的水位。

然而,只說反饋過程的另一半,也一樣不錯:“杯子里的水位控制著我的手。”

這兩個說法都不完整。更完整的因果關系描述是:我想接一杯水的意圖,創(chuàng)造了一個系統(tǒng),它使水在水位低的時候流入杯子里,杯子滿了的時候就停止水流。換句話說,有個結構引起了行為,而結構之所以起作用,是由于我的意愿和行動。這個區(qū)分很重要,因為只看到個別的行動,而忽略行動背后的結構,結果就會像第3章中的啤酒游戲那樣。我們在復雜情況下感到無能為力,這是一個根本原因。

實際上,日常英語里的大多數因果判斷,都很值得質疑!大多數判斷都基于線性觀察方式,最好的情形也僅僅是部分準確;它們基本上只偏向于描述互動過程的某一部分,而不是過程的全部。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