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世界不是平的(4)

應該讀點經濟學:以經濟學的觀點看生活 作者:常青


他的名字叫弗里德里希?李斯特,他認為當時德國的生產力遠不及英國,貿然對英國開放,德國將更加落后,他因此主張,必須大力保護和加速發(fā)展德國的生產力,而后對等開放。

李斯特用他超人的智慧識破了比較優(yōu)勢理論的陷阱,他認為,所謂自由貿易,反映的是英國作為先發(fā)國的利益;根據(jù)李嘉圖的比較優(yōu)勢理論,各國應該按照其比較優(yōu)勢發(fā)展,英國的任務是向全世界提供工業(yè)品,包括德國在內的其他的國家的任務則是向英國供應農產品和原料。

對此,李斯特深刻地指出:“在英國人此后所訂的各種商約中,都可以看到一種同樣的傾向。

在表面上他們總是以世界主義者、博愛主義者自居,然而就其目的與企圖來說,他們實際上始終是利益壟斷者。”這就好比當一個人已登上了高峰以后,就會把他登高時所使用的那個梯子一腳踢開,免得別人跟著他爬上來。

李斯特還驚人的發(fā)現(xiàn),英國有一個秘不告人的準則,認為一個國家用工業(yè)品交換農產品,這樣的貿易,才能達到國家富強。

所以他們要在一切國家擴展他們工業(yè)品的銷路。

隨時設法用廉價銷售和長期貸款手段,摧毀英國的工業(yè)對手。

在李斯特看來,李嘉圖的學說只適用于發(fā)達國家,相對落后的德國同發(fā)達的英國通過自由貿易進行競爭,無異于讓一個小孩同一個成年人去角力。

按照亞當?斯密的學說,哪里的貨物最便宜,就應當?shù)侥睦锶ベI。

而實際上,向英國購買廉價的工業(yè)品出售本國的農產品,表面上看起來是要合算一些,但是這樣做的結果,德國的工業(yè)的生產力就不能獲得發(fā)展,德國將處于落后和從屬于外國的地位。

因此,李斯特堅定地認為,德國要維護本國經濟的發(fā)展,就必須實行關稅保護的政策,實行保護可能會暫時犧牲些眼前利益,但卻使將來的利益獲得保障,因為這會換來更寶貴的財富生產力的成長。

如果按部就班跟著走,只能永遠為英國伐木或者牧羊,成為被掠奪的對象。

歷史證明李斯特當時的做法是正確、有遠見的。

1841年,李斯特出版了《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立刻產生了巨大影響,并成為德國制定關稅政策的理論依據(jù)。

在李斯特的影響下,雖然德國喪失了原有出口業(yè)務的大部分,尤其是麻布的出口。

然而它的所得遠過于所失,保護關稅政策使德國所有各種工業(yè)初次獲得了重大發(fā)展,讓德國在很短的時期內就趕上了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

盡管李斯特為德國的崛起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可是李斯特的一生卻是由一系列的失敗和困苦所組成的。

1819年,李斯特組織了旨在統(tǒng)一德國經濟的全德工商聯(lián)盟,然而卻受到迫害,并被解除政府公職,又因為提出激進的民主改革主張被判處10個月監(jiān)禁,李斯特潛逃到了法國和瑞士,兩年后回國,隨即被關押。

1825年李斯特一家到了美國。

他開始經營農場,還擔任過報社編輯,并開辦了一個規(guī)模很大的煤礦。

1832年,李斯特回到歐洲參與一項鐵路建設工程,然而,1837年,李斯特破產了,從此陷入生活困境中。

1846年,英國廢除“谷物法”,這對于立主貿易保護主義的李斯特是一個巨大的打擊,李斯特陷入了深深的失望中,身體健壯的他此時明顯衰老了,他已經無法忍受肉體和精神上的挫折。

終于,1846年的一個雪夜,李斯特開槍自殺,結束了57歲的生命。

李斯特是對的嗎?

講到這里,我們似乎糊涂了,究竟是我們錯了,還是經濟學錯了,竟然矛盾的兩種思想都會被奉若圭臬。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首先我們要知道另一個區(qū)別,那就是經濟學和政治的區(qū)別。

經濟學是選擇的科學,經濟學家只是從經濟本身來看問題,而政治家在制定政策時必須考慮到政治和社會等各種更為復雜的因素;經濟學家的任務是認識世界,而政治家的任務是改造世界;因此,經濟學家的建議是制定政策的依據(jù)之一,但不是唯一依據(jù)。

認識經濟規(guī)律是科學,制定政策是一門高深的藝術。

研究經濟學是經濟學家的事,制定經濟政策是政治家的事。

無論是貿易自由還是貿易保護,似乎都是出于國家利益而做出的選擇,在不同的時間做出的選擇也不相同,事實上,很多國家就是同時選擇了貿易保護和貿易自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