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閃光的不一定是金子(11)

應該讀點經濟學2:以經濟學的觀點看世界 作者:常青


信用擴張在起初階段的確能夠帶來經濟繁榮,這一點是真實的,但或遲或早,這種繁榮必然要崩潰,并且?guī)硇碌南碌?。銀行與貨幣的伎倆僅僅具有表面的、暫時的救濟功效,長期來看,這些伎倆一定會把國家置于極深重的災難之中。

困惑中的經濟學

讓我們回顧一下在金匠鋪里的情形,最初始的貨幣是黃金,很快人們發(fā)現(xiàn),更合理的是把黃金倉單當作貨幣,這樣由黃金作后盾的黃金倉單就成為了貨幣。隨后,隨著金匠發(fā)放的貸款高于其持有的黃金,黃金倉單不再由黃金作為后盾了,其后盾為黃金支付的承諾,但是人們都不愿意用黃金倉單換取黃金。最終,理論上作為后盾的黃金數量如此之少,這樣人們都清楚,貨幣供應的后盾不是黃金,而是承諾。

可以說貨幣是對人類世界的一種恩賜,少了它等于少了交換的一般媒介,可能就不會有真正的專業(yè)化,經濟也無法從貧乏的原始層次獲得提升。貨幣的最主要用途是未來的交換,它的價值在于“購買力”。購買力的變化才會改變人們對商品貴賤程度的評價,貨幣買不來幸福。

但在當今的社會中,貨幣、聲望、權力之間也存在一定的關系,因此貨幣是社會的測度,它的本質是信任,甚至是一種信仰。在一個不考慮時間的充滿信任的社會里,貨幣沒有存在的必要。交易要花費時間,信任是一種稀有商品。作為信任的替代品,被用作貨幣的商品可擔此信任。

實際上,使我們富足的是商品,而土地、勞動、資本這些有限的資源限制了商品的充裕性,錢的加倍無法使這些資源突然出現(xiàn),或許我們會一時感到自己富有了,但顯然我們所做的只是稀釋貨幣供給,由于大家急著花掉財富,這樣,價格也會成倍上漲,結果人們還是會失望。換句話說,貨幣的增加稀釋了它本身的購買力。最后,讓我們在莎士比亞的一句名言來結束這一章:

金子!黃黃的,發(fā)光的,寶貴的金子!只這一點點,就可使黑的變成白的,丑的變成美的,錯的變成對的,卑賤變成尊貴,老人變成少年,懦夫變成勇士……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