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線分析的第一要領: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
為了更加準確地研判行情,投資者在對單根K線分析的時候不僅要重視K線的四個價位,還要觀察其是如何形成的過程。例如:同樣一根中陽線,盤中呈現(xiàn)穩(wěn)步推高的中陽線和尾盤瞬間拉高的中陽線雖然外表一樣,但是其技術含義是不同的。
另外,K線理論的影線分上影線和下影線兩種,一般情況上影線長,表示阻力大;下影線長,表示支撐力度大。不過由于市場內的大資金可以調控個股價位,影線偶爾也會被大資金用作騙線,上影線長的個股并不一定有多大拋壓,而下影線長的個股并不一定有多大支撐,也就是說見到個股拉出長上影線或長下影線,就立即拋股和買入并不一定正確。
以下影線為例,如果下影線是由于盤中快跌吸引了大量資金的介入,從而推動股價恢復上漲的,則表示下檔支撐強;可如果盤中出現(xiàn)全天慢跌,直至尾盤才被突然拉高,這說明主力資金僅僅是為了維持強支撐的假象,后市該股仍然有進一步下跌的趨勢(見圖2?1)。
圖2?1以上影線為例,有些主力拉升股票時,操作謹慎,在欲創(chuàng)新高或股價行進到前期高點時,均要試盤,用上影線試探上方拋壓。如果上影線長,但成交量未放大,股價始終在一個區(qū)域內收帶上影線的K線,這多是主力試盤,如果在試盤后該股放量上揚,則可安心持股,如果轉入下跌,則證明莊家試出上方確有拋壓,此時可跟莊拋股,一般在更低位可以接回。還有在一些剛剛啟動不久的個股上,有些主力為了洗盤、震倉,往往用上影線嚇出不堅定持倉者,嚇退欲跟莊者。因此,并非所有的上影線都是拋出的信號(見圖2.2)。
圖2?2因此,投資者要注意K線的形成過程。由于市場運行中有各種不確定因素,K線的形成過程就不得不重視,而觀察的要點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1)股價是先漲后跌還是先跌后漲,這對次日開盤乃至全日都可能產生較大影響;
(2)應排除早盤和尾盤的人為因素,如大幅高(低)開或收;
(3)比較K線漲跌的時間、力度或角度;
(4)觀察與K線配合的成交量,過強的走勢不但不能延續(xù),而且通常預示中短期的重要轉折即將出現(xiàn)。
綜上所述,投資者在運用K線理論時,不僅要看K線形成的結果,還要看盤中股價的形成過程;不僅要看K線的四個價格,還要看成交量的配合情況以及均線系統(tǒng)的變化;不僅要看單日K線,還要看K線組合。這樣才能得到更加全面準確的分析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