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

成為作家 作者:(美)多蘿西婭·布蘭德


我生命中的大部分時間都致力于小說的寫作、文學作品的編輯和批評。我一直嚴肅地對待小說創(chuàng)作,現(xiàn)在依然如此。小說在我們的社會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小說給很多讀者提供了他們所了解到的唯一的人生哲學;小說給他們建立了倫理觀、社會準則和物質(zhì)標準;小說肯定了他們的偏見或開放了他們的頭腦,使他們能夠接納一個更廣闊的世界。

小說給很多讀者提供了他們所了解到的唯一的人生哲學;小說給他們建立了倫理觀、社會準則和物質(zhì)標準;小說肯定了他們的偏見或開放了他們的頭腦,使他們能夠接納一個更廣闊的世界。毎一本被廣泛閱讀的書籍的影響力都是難以估量的。如果它嘩眾取寵、劣等、低俗,則我們的生命在閱讀中會因為它所設定的低俗標準而變得貧瘠;如果它是一本真正的好書,思想表達誠實,寫作態(tài)度誠懇,雖然極少遇到這樣的好書,則我們都會因為它而彰顯生命的高貴。電影并沒有削弱小說的影響力。相反,電影擴大了小說的領地,把已經(jīng)在讀者中流傳開的思想傳播給了那些因為年紀太輕、沒有耐心或沒有能力讀書的人。

所以我不會因為認真地寫出小說作家遇到的困難而道歉,但是我會為兩年來我沒能為作家書庫添一本書而心懷歉意。在我自己學習寫作的過程中,以及在我的學徒期本該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坦白地說我閱讀了我能夠找到的所有關于小說技巧、情節(jié)安排和人物描寫的書。我虔誠地求教于各種學派的教師門下:我聽過一位最時髦的新弗洛伊德派弗洛伊德把無意識看得比意識更重要,他認為人的行為動機主要來自于本能沖動,相信兒童時期對人格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從文學創(chuàng)作的角度講,他認為,文學創(chuàng)作是作家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未實現(xiàn)的白日夢,經(jīng)過喬裝改扮,為讀者所接受;文學創(chuàng)作的動力是作家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層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主要是來自人的本能,與作家人格的形成密不可分,尤其認為作家的創(chuàng)作與其童年的經(jīng)歷有密切關系。運用心理分析方法進行文學批評主要是分析作家的精神傳記、作家經(jīng)歷與其文學人物塑造和作品形成之間的關系。

新弗洛伊德主義不滿于弗洛伊德對本能特別是性本能的過分強調(diào),在很多方面突破了弗洛伊德的理論局限。他們重視青春期和成年初期的經(jīng)歷在人格形成上的作用,以及社會文化力量在人的發(fā)展過程中的作用。

文中提到的新弗洛伊德派大概是試圖教導作者從作家的人格形成對小說創(chuàng)作的影響這一角度分析小說。對小說寫作的分析;我傾心于一位熱衷腺體理論的人,他把個性決定論看作人物創(chuàng)作取之不竭的源泉;我從一個人那里接受了畫表格式的寫作指導,又從另一個人那里學來了先列出大綱,再慢慢填充材料,進而寫出一個完整故事的方法。我曾經(jīng)活在文學的“殖民地”里,聆聽那些已經(jīng)開拓領地的作家各持己見。他們把寫作或是當成一種生意、一種職業(yè),或是(相當盲目地)稱之為一門藝術。一言以蔽之,我親身經(jīng)歷過時下各種寫作指南的洗禮,我的書架充斥著我從未謀面的指導者的著作。

但是兩年前我自己開始教授小說寫作課程。此前許多年里我都在為出版社審讀書稿,為一家在全國發(fā)行的雜志遴選小說,寫文章、小說、小說評論以及內(nèi)容更廣泛的文學批評,與編輯及各種年齡的作者商討他們的書稿。兩年前,在我第一次講課的時候,我腦子里沒有多少自己的想法,講課的內(nèi)容中充斥了從大量參考書中引用的內(nèi)容。雖然此前我對大多數(shù)的寫作指南書已經(jīng)感到失望,但直到我也加入了寫作教師的行列之后,我才認識到我失望的真正原因。

我失望的真正原因在于:

一般的學生或大多數(shù)初學寫作者所遇到的困難并不是小說創(chuàng)作技巧所能夠解決的困難,他需要解決的是我能不能寫的自信心的問題。

一般的學生或大多數(shù)初學寫作者所遇到的困難并不是小說創(chuàng)作技巧所能夠解決的困難,他需要解決的是我能不能寫的自信心問題。多數(shù)情況下,這些初學者對此毫無覺察。如果這些初學者能夠找到自己寫作枯燥乏味的原因,他們可能根本就不會參加任何寫作班。此時他們只是隱隱約約地知道,那些成功的作家已經(jīng)克服了對于他們來說似乎是無法逾越的困難。他們相信,所有成功的作家都具有某種神奇的力量,或者用最通俗的話說,就是某種成功的秘訣。如果他敏感而且認真,他也許會大吃一驚。他們進一步猜想,講授寫作課的教師知道那種神奇的魔力,可能會在班上透露只言片語的天機,就像芝麻開門的咒語一樣。正是寄希望于聽到這種秘訣,他們恭恭敬敬地端坐在教室里,認認真真地聆聽一系列的課程,學習故事類型、情節(jié)設置……這些寫作技巧與他們的困難毫無關系。他們會購買或借閱所有標題中帶“小說”的書,他們會拜讀作家講述他們創(chuàng)作方法的文章。

對于上述任何一種情況,這些初學者最終都會感到失望。在第一次的導論課中,在書中的頭幾頁,在他們所鐘愛的作家文集的字里行間,一個簡單的斷言總能躍入眼簾:“天才是教不出來的”。他原本渺茫的希望就這樣被泯滅了。因為無論他是否意識到,他正在尋找的那個神奇的魔力,就這樣被那一句盛氣凌人的話給摧毀了。他大概絕對不會冒昧地把自己想要用文字將他腦海中的世界訴諸筆端的莫名沖動稱之為“天才之舉”,他大概也絕對不會有片刻的膽大妄為的想法,把自己歸為不朽的作家之列。但是大多數(shù)教師和作家好像都覺得,“天才是教不出來的”這一否定的觀點必須盡早并且盡可能突然地表達出來,這才真正是讓他的希望徹底破滅的喪鐘——他曾經(jīng)渴望聽到,寫作確實存在一種神奇的魔力;我認為,確實存在這樣一種神奇的魔力,而且這種魔力是可以傳授的。這本書的全部內(nèi)容就是講述關于作家的神奇魔力。他曾經(jīng)渴望知道,有人能夠引領他進入偉大作家的行列。

我相信,這本書是獨一無二的。因為我相信,他的渴望是正確的。我認為,確實存在這樣一種神奇的魔力,而且這種魔力是可以傳授的。這本書的全部內(nèi)容就是講述關于作家的神奇魔力。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