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jié) 蘇聯(lián)特工的選拔與招募(2)

蘇聯(lián)諜報70年 作者:聞敏


最牢固的用人因素。一個駐外特工長期在國外工作,遠離組織的視線,接受敵對意識形態(tài)和生活方式的沖擊,如果沒有對祖國的熱愛和對本國意識形態(tài)的忠貞,是不可能在敵對的環(huán)境中堅持下去的。因此,諜報機構在招募新成員時,總是把政治合格放在第一位。美國聯(lián)邦調(diào)查局的創(chuàng)建者胡佛曾表示:“年輕人來聯(lián)邦調(diào)查局工作,我們不問他是否班上最好的學生,我們要知道他是否忠誠,是否可靠,是否光明磊落,是否尊敬父母,是否敬愛上帝,是否熱愛國家。”張殿清:《間諜與反間諜》,世界知識出版社,1996年版,第127頁??烁癫g諜喬治?布萊克說:“只有那種有遠大理想的人才能從事這一職業(yè),雖然在這兒用 事業(yè) 一詞可能更合適?!盋hristopher M. Andrew & Vasili Mitrokhin, The Sword and the Shield:The Mitrokhin Archive and the Secret History of the KGB (New York:Basic Books,1999),p.9.

與西方國家相比,蘇聯(lián)諜報機構更注重招募對象的政治標準,在所有的招募標準中,良好的政治背景是最重要的。美國中央情報局前局長艾倫?杜勒斯說:“蘇聯(lián)的情報官員都是預先由上級物色好了的。優(yōu)秀、能干的青年,不管他是在外交、經(jīng)濟或者科學崗位上工作,都由他們黨內(nèi)的上級向情報部門推薦。被選人必須是共產(chǎn)黨員或預備黨員,起碼是共青團員。他們的家庭出身和政治背景按共產(chǎn)黨的標準來衡量必須是純潔無瑕的?!薄裁馈嘲瑐悺ざ爬账梗骸肚閳笮g》,群眾出版社,1981年版,第20頁??烁癫?guī)定指導吸收工作的首要原則是招募對象的“理想主義和愛國主義基礎”,也就是要在政治信仰的基礎上招募特工。〔蘇〕亞·米亞赫科夫:《克格勃內(nèi)幕 一個蘇聯(lián)情報軍官的自述》,新華出版社,1980年版,第30頁?!白詈线m的受招募諜報員(即情報官 作者注),是具備思想信念基礎、在招募秘密諜報員方面受過充分訓練的共產(chǎn)黨員。”〔俄〕維克托·烏索夫:《蘇聯(lián)情報機關在中國》,解放軍出版社,2007年版,第224頁。政治背景不好,被法院處罰過,父母在國外居住,克格勃“可疑分子”名單上有名的,不遵守紀律,有不良嗜好,如酗酒、吸毒習慣的,都不會被考慮。入選格魯烏的對象必須種族純正,根正苗紅,上溯第四代無外族血統(tǒng)。招募對象本人必須是思想堅定的共產(chǎn)黨員,不得有任何海外關系,也不得有猶太血統(tǒng)。他本人不能酗酒、好色、貪財或有家庭問題。此外,格魯烏還有兩個特殊的規(guī)定:不招收父母地位很高的人加入其組織,也不招收格魯烏軍官的子女。只有當他們從格魯烏退休后,其子女才有可能被格魯烏考慮。由于有了這項規(guī)定,在舞弊成風的前蘇聯(lián),達官顯貴們無法把自己的子女安排到格魯烏。一位叛逃西方的格魯烏高級官員解釋說:“間諜畢竟是危險的職業(yè),如果父親身居要職,他可能把自己的事業(yè)與兒子的事業(yè)聯(lián)系起來,這就會妨礙他做出正確的決策?!睂O厚洋主編:《當代國際間諜情報斗爭》,時事出版社,2003年版,第187頁。

蘇聯(lián)諜報機構十分注重從各國共產(chǎn)黨中吸納情報人員,早期的諜報工作者幾乎無一例外地是堅定的布爾什維克,經(jīng)歷過地下斗爭的洗禮。契卡歷史上成就最卓著的非法派遣特工阿諾德·多伊奇(Arnold Deutsch)一共招募了20名情報員,并同另外29人保持著聯(lián)系。表面上,他是一個嚴守猶太教教規(guī)的猶太人,實際上,他是一位忠誠的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其宗教信仰已被他對共產(chǎn)國際奮斗目標的強烈責任感所取代,這個目標就是實現(xiàn)一個沒有壓迫、沒有貧富差別的世界新秩序。Christopher M. Andrew &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