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一個深夜敲開了一位蘇聯(lián)軍官的家門。瑞典軍官斯蒂格?溫納斯特洛姆實際上也是因為內(nèi)心失望而與蘇聯(lián)諜報機構聯(lián)系的。他解釋說:“我未能當上空軍聯(lián)隊的指揮官 在這種情況下,一個人就會感到受到輕視 人家已經(jīng)另眼相看了,自己已經(jīng)成了一個局外人,不再有任何影響了。”正是這種心理驅使他去當一名成功的特工,“這樣才能增加我的威信。”〔英〕查普曼·平徹:《叛國者》,軍事誼文出版社,1991年版,第168頁。
四、利用招募對象的奇異心理實施招募
在思想意識動機里,招募對象的奇異心理也是實施招募可利用的條件。
美國學者艾布拉姆·舒爾斯基提到另外一種類型的間諜,他們“渴望向世人證明,他們聰明過人”。如羅伯特·漢森身上有一種“少年般的反抗精神”,想證明自己比其他所有人都出色,強烈的優(yōu)越感驅使他要不斷證明這一點,這種心理因素可能是漢森甘于屢冒風險的首要原因。他與阿爾德里奇·埃姆斯同一年開始間諜生涯,可埃姆斯早已落網(wǎng),他卻在隱藏了27年后才被抓住,其隱身能力連俄國人也表示驚嘆。俄國人說他有著“超凡的幽默感和剃刀一般銳利的思維能力”。舒爾斯基說,漢森之充當間諜,顯然是某種“青春期反叛心理”在作祟,而并非是強烈的賺錢欲望促使他去當“鼴鼠”的。他說:“當間諜的神秘和刺激迎合了他的需要,但是顯得比周圍人都出色的誘惑力也起到了一部分作用 聯(lián)邦調(diào)查局中像他這樣的人大有人在?!边@種說法得到了漢森的同事的證實。聯(lián)邦調(diào)查局特工戴維?梅杰透露,漢森同意為俄羅斯效力,出賣美國機密情報,可能是出于“一時高智商沖動”。他說:“我能明白他是怎么想的: 我正在參加聯(lián)邦調(diào)查局特工會議,他們在討論如何捉拿間諜,如何辨別誰是(外國的)特工,而我就是他們要找的人,而且就坐在他們中間。 ”見
五、利用招募對象的政治野心或虛榮心實施招募
英國記者查普曼·平徹在分析叛國者的動機時,曾把性格中的弱點作為一個招募條件提出。平徹認為,有些人過著欺騙成性的生活,這種欺騙通常也包含某種類型的自我欺騙,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種傲慢和虛榮。他認為這是一種危險的性格特征,具備這種特征的人極易被情報機構看中?!灿ⅰ巢槠章て綇兀骸杜褔摺罚娛抡x文出版社,1991年版,第159頁。英國學者G?M?威肯斯教授認為,布倫特“自私自利、聰明過人、膚淺浮夸”,菲爾比、伯吉斯、麥克萊恩等人也具有一種“幾乎是瘋狂的傲慢性格以及一種不合人情的以欺騙為樂的習慣,更不用說他們對自己家庭背景的一種可怕的仇恨感,但同時卻盡情地享受著自己的家庭為他們帶來的榮華富貴”。布倫特則利用了他的虛榮心和在社會上拼命向上爬的愿望,另一個劍橋間諜利奧?朗則把自己充當蘇聯(lián)間諜的動機解釋為“一個年輕人的驕傲自大。我以前總是認為,自己是在為一個更廣闊的事業(yè)盡自己的一份力量”〔英〕查普曼?平徹:《叛國者》,軍事誼文出版社,1991年版,第161頁。。
蘇聯(lián)諜報機構在招募前要對招募對象的性格特征進行分析,以發(fā)現(xiàn)其弱點,確定招募策略。瑞典軍官史迪克·溫納斯特洛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末期曾因膽怯被同事稱為“兔子”。這個外號使他十分生氣。為了證明自己不是“兔子”,他選擇了與蘇聯(lián)諜報機構合作。為了滿足溫納斯特洛姆的虛榮心,格魯烏授予他將軍軍銜,這個軍銜是溫納斯特洛姆在瑞典可望而不可即的。此后,溫納斯特洛姆為蘇聯(lián)諜報機構工作了15年,提供了價值數(shù)百萬瑞典克朗的國防機密。瑞典反間諜機構負責人維斯丁上校在總結溫納斯特洛姆的動機時,曾這樣說道:“他們變成叛徒,有的是出于怕死,有的是為了錢,有的是政治犯罪,也有的是出于對社會的憎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