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幽默的思維需要快速、奇異的聯(lián)想。知識貧乏、眼界狹窄、單一的線性思維無法激活思維網絡中饒有趣味的組合,也就是說無法產生幽默。
3 較強的語言駕馭能力。
幽默需要突破常規(guī),變通地運用詞語在時代色彩、語體色彩、專業(yè)色彩等方面的差異,使語言“以故為新,以俗為雅”。比如:在《實話實說》的一期節(jié)目《我的左手》中,一位大媽為證明“用左手者聰明”的觀點背起了劉禹錫的《陋室銘》,崔永元看準時機接過來說:“說的好!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 ,手不在左右,好使就行。”這個仿句是對名句的改造,切合當時的語境,使得人們開懷大笑。
鄰居大媽兒子的平民化語言
在人們一貫的印象中,主持人的形象都是長相端端正正,說話字正腔圓的。但是,崔永元的出現(xiàn),完全顛覆了人們的這種印象。更加顛覆的是,他還以“嘴角的一抹壞笑”和“一口北京話”這種方式贏得了眾多人的喜愛。
對廣大觀眾來說,他們自然喜歡以一種閑適輕松的心情與廣播電視節(jié)目相對,這就要求主持人的語言必須簡明易懂,有很強的可聽性、可接受性;從傳播效果的角度看,簡單樸實的話有時更能快捷而有效地把某種思想傳達給受眾?!吧鐣睦硌芯勘砻鳎藗兏矚g語言上和他們接近的人”,因為“降低參與者之間的差異”“有利于交談,并可獲得聽者的社會認可”。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觀眾越來越要求傳播者有平和、平等、平易、平常的心態(tài),而拒絕生硬的說教灌輸,厭煩自作聰明的炫耀和裝腔作勢的煽情。在社會進步和發(fā)展的傳播環(huán)境和豐富多樣的文化氛圍中,“平民化”的主持人,“平民化”的主持風格,理所當然地最為群眾贊賞和青睞。而這其中,以“鄰居大媽的兒子”自居的崔永元以其主持心態(tài)的“平民化”、相貌行為的“平民化”、談話方式的“平民化”贏得了廣大受眾的信任和喜愛。
崔永元自己對這種平民特征的解釋是:善良、真誠、與人溝通、與人為善、得饒人處且饒人、退一步海闊天空。作家劉震云如此評價他的平民化語言:“他可能在電視上改變了一種說話方式,這種改變引來了清風撲面?!?/p>
在2006年兩會期間的《小崔會客》節(jié)目中,崔永元采訪時任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的周鐵農,兩個人一開始的對話如下:
崔永元:聽說我要采訪您,我所有的朋友都為我捏了一把汗。
周鐵農:聽說要接受你的采訪,我所有的朋友也都為我捏了一把汗。
崔永元:您這樣說好,您這樣說我就特別放心了,首先咱們消除了彼此間的神秘,可能談話就好進行了。
周鐵農:我們經??茨闳ゲ稍L別的人,但是你很少看我接受別人的采訪,所以要說神秘的話,我對你來說還稍微神秘一點,你對我來說已經不神秘了。
崔永元:現(xiàn)在我特別放松,我就想跟您聊家常,我就想問問您那個名字是誰起的?
周鐵農:名字肯定是老人起的,或者是父親,或者是母親,但是我這個名字起得稍微有點特殊,是我外祖父給起的。
崔永元:有什么含義嗎?
周鐵農:含義嘛,當時我生在1938年,那個時候中國的傳統(tǒng)思想就是重農輕商,就是以農為本,所以他可能是希望我將來能夠和農業(yè)有點關系吧,做個農民。
崔永元:覺得這是最踏實的職業(yè)是吧?
周鐵農:那個時候如果家里頭沒有點田,在農村沒有個根的話,不管干什么都是覺得沒有根基的。
聊家常式的開頭,一下子就卸掉了兩個人心里的緊張和負擔,也使觀眾能夠以平和、輕松的心態(tài)來面對這件事情。單從文字來看,我們看不出這是對一位高級官員的采訪,倒像是兩個初次見面的人之間的熟絡交談。
在采訪時任湖北省副省長的劉友凡時,他們有這樣的對話:
崔永元:剛才咱們在化妝室里是第一次見面,咱們兩個都被化妝師給化了一下,現(xiàn)在咱們兩個人都特別精神。
劉友凡:我感到很滿意,形象這么簡單地掃描了一下,感覺真是好多了。
崔永元:好多了,增色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