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 五色診病

由內而外談美容 作者: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yī)醫(yī)院


望診又稱“色診”,是指通過望色,即觀察病人全身皮膚(主要是面部皮膚)的色澤變化來診察病情的方法。通常情況下說的色診指的是望面部的皮膚,它根據(jù)五色與五臟的配屬關系理論,通過觀察面部肌膚、絡脈、眼目及舌的顏色變化來推斷內臟疾病,具有重要的診斷意義?!峨y經》說:“望而知之者,望見其五色,以知其病?!备鶕?jù)五色與五臟的聯(lián)系從而推斷病位所在。

了解臟腑精氣盛衰《素問·脈要精微論》指出:“精明之色者,氣之華也?!薄端脑\抉微》有言:“氣由臟發(fā),色隨氣華?!?/p>

推知病因和病性《靈樞·五色》云:“青黑為痛,黃赤為熱,白為寒?!绷硗?,以五色辨疾病性質,如青主風、主驚、主寒、主痛;赤主熱;黃主虛、主濕;白主血虛、主寒;黑主痛、主血瘀、主勞傷。

推測疾病的發(fā)展變化和轉歸預后《靈樞·五色》有云:“五色各見其部,察其浮沉,以知淺深;察其澤夭,以觀成??;察其散摶,以知遠近;視色上下,以知病處。”清代醫(yī)家汪宏在望色理論的基礎上加以補充,提出“望色十法”,即浮、沉、清、濁、微、甚、散、摶、澤、夭,分別用以判斷疾病的表、里、陰、陽、虛、實、新、久、輕、重,因此我們可以根據(jù)病人面部色澤的變化推測疾病的發(fā)展變化和轉歸?!按蠓餐\,先分部位,后觀氣色,欲識五色之精微,當知十法之綱領?!?/p>

浮沉:色澤現(xiàn)露于皮膚間者在浮,主病在表,在腑;隱約在皮膚內的為沉,主病在里、在臟。初浮后沉的,病從表入里;初沉后浮的,病自里出表。

清濁:色澤清明者為清,主病在陽;色澤暗濁者為濁,主病在陰。從清轉濁,病由陽入陰;從濁轉清,病由陰出陽。

甚微:色淺淡為微,屬正氣虛;色深濃為甚,屬邪氣實。

散摶:其色壅滯為摶(聚),主病久而深聚;其色散開為散,主病近而邪未聚。先摶后散的,是病有好轉,先散后摶的,是病轉深重。

澤夭:膚色滋潤者為澤,表示氣血未傷;膚色枯槁者為夭,表示精氣受損。從澤轉夭,為病趨嚴重或近死亡;從夭轉澤,為病有生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