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亦知道,現(xiàn)在市里面教育部門是最牛逼的。上面非常重視教育行業(yè),這還不是主要的,最關鍵的是中國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抱有望子成龍的想法,把對孩子的教育作為一項最大的投資來對待,拼命要搶占不說稀缺至少是供不應求的教育資源,教育部門處于眾星捧月的位置,不光遠不是自己讀書時的清水衙門,而且早已經(jīng)把一些傳統(tǒng)的重要部門如農(nóng)業(yè)、林業(yè)、水利給比下去了。這些年,歷任教育局長都牛逼哄哄,說起話來口氣特大。市里面還稍微好一點,據(jù)說有的縣教育局長連副縣長的賬都不買,除了書記、縣長,任何人別想插手教育部門的事。自己作為一個有職無權(quán)衙門的領導,教育局長哪里看得上眼?所以,以前有關來自教育部門的信訪件,反映的事件要是不重要,他一般都是冷處理;稍微嚴重一點的,也是批轉(zhuǎn)給教育局,而后不再過問。但現(xiàn)在這封信盡管沒有說清具體問題,卻是尹市長交代要弄清楚的,有了這個尚方寶劍,他也就不怕陳敏敏牛,他說,陳局長,誰都知道你很忙,可是市長對信訪工作很重視的,他讓羅秘書交代,要了解一下這個孩子反映的內(nèi)容。你再忙,不能親自辦理,至少也得安排下面的同志去辦,好給市長有個交代吧?
陳敏敏當然不敢發(fā)市長的牢騷,就說,好吧好吧,既然這樣,我讓人去查清楚一下。
這邊,省教育廳的達標檢查通知已經(jīng)下發(fā),且在近日就會派檢查組下來,陳敏敏為了萬無一失應付這個檢查,確實在連軸地運轉(zhuǎn),整日開會呀、布置呀、督促呀,忙得不可開交,熬夜都熬了幾個晚上。當時他想,現(xiàn)在局里干部都忙得團團轉(zhuǎn),騰不開手,等忙過這一陣,再派人去陽清。誰知接待應酬、匯報陪同、酒酣耳熱之間,竟把這事給忘到了腦后。
信訪辦對于轉(zhuǎn)出的信訪件一直有著督辦落實的相應規(guī)定,但由于人力關系,更由于督辦核查涉及到有關部門配合,對方不配合,督辦的結(jié)果只能是督而難辦,督而不辦。有時督過那么一兩次,相關部門惱了,說出許多難聽的話,讓信訪辦的人鼻子不是鼻子臉不是臉,信訪辦便也學乖了,信訪件轉(zhuǎn)出去即告成功,至于后面的結(jié)果,他們懶得過問。其實,王亦干信訪工作不是一年兩年,對信訪案件心里非常有數(shù)。有朋友私下里會問他:信訪或上訪案件,到底有多少真實性?有沒有人胡攪蠻纏或者故意給政府搗亂?王亦的回答是:據(jù)我接觸的情況,群眾一般沒委屈不會亂寫信告狀,不到萬不得已不愿意來上訪的。信訪也好、上訪也好,其中有冤情或遭受委屈的至少在80%以上。朋友又問:信訪案件中真正能落實的有多少呢?王亦搖搖頭:這就不好說了。領導重視、直接關注的,大多能得到較為圓滿的解決,其余的則要看情況了。有些信訪(上訪)案件拖了多年的也有。我們干這一行的見多不怪,有時甚至都麻木了。
但這次陽清縣那個學生的來信市長有叮囑,信訪辦特意做了登記。過了半個多月,他們在翻查信訪件督辦落實情況時,發(fā)現(xiàn)有關這封信的回函還沒有來,王亦又抄起電話跟陳敏敏聯(lián)系。
陳敏敏一接電話,是王亦來的,這才想起信訪辦轉(zhuǎn)來的那封信,他為了避免被動,搶先說道,哎呀,王大主任,你上次的指示我已經(jīng)落實了,信件當天就轉(zhuǎn)給陽清縣教育局,請他們協(xié)查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