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人在臺上被莽漢粗暴強吻,成了賣通街的頭條新聞,有一份報紙的標題是某某“被狼吻”。原則上文法和遣詞都沒有錯,斯文得來百分百反映現(xiàn)實,但是我沒有辦法不覺得眼睛揉了沙。通俗字典不是有一句便當?shù)摹皯K遭狼吻”么?“被”當然是“遭”的結(jié)拜兄弟,單由達意角度看,任誰出頭大同小異,文化功力進修到什么段數(shù),卻在這種細微的陰溝露馬腳。
論嚴重,自然不及約莫兩星期前另一份日報犯的錯誤。是份自命針對知識分子腸胃的文化報,重量級學術(shù)研究和書齋專門文章琳瑯滿目,這天討論的是一本著名俄國作品。我是個不求甚解的懶人,原作和譯作都不曾拜讀,倒分別在魯迅和張愛玲文字中吸入過二手煙:兩位名家皆稱之《死魂靈》。早幾年有位內(nèi)地作者(似乎是阿城)也提過這本書,自嘲疏忽,把《死魂靈》誤作《死靈魂》。我們尊貴的日報,通篇義無反顧都是《死靈魂》,真教人納悶:是出爐翻譯本的改動嗎?推翻了數(shù)十年來的定譯,起碼應該附上短短的解釋吧?
一般讀者對文字的敏感度往往只去到個人舒適的位置,不像文字獄的囚犯,老在雞蛋挑骨頭與自己作對——還要被判終生徒刑,除了大赦沒有重獲自由的可能。最近因為趕時間看電影,幫襯麥記吃了幾次他們偷師摩斯?jié)h堡的“飯 tastic”,留意到店里積極宣傳一款“板燒雞腿飽”?!鞍薄帮枴辈环?,很容易使人誤會是護邊恐怖分子的劣行,過猶不及強逼單身的方塊字胡亂下嫁,肆意強奸文字。就算不認為文字值得尊重,在商言商“雞腿飽”也真倒米,看見已經(jīng)肚滿腸肥,簡直慫恿大家不要買來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