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節(jié):對焦慮癥、抑郁癥的分析與治療(1)

走出心靈的地獄 作者:柯云路


第四章 對焦慮癥、抑郁癥的分析與治療

作為研究者,對事物應避免做出常人的道德判斷,包括愛憎判斷。因為道德判斷本身是一種“偏見”,對科學研究而言,是一種不良的甚至有害的傾向。它往往會使你失去真知灼見,陷于主觀和片面的境地。精神神經癥誘發(fā)出的是潛意識,而潛意識通常是非理性的,它外化表現(xiàn)出的往往是不美好的、自私的,有時甚至是可悲和丑惡的東西。

1993年2月9日。

最近,我正在進行對安子林案例的研究。通過對他的治療過程,希望能對精神神經癥現(xiàn)象作出深入分析。

對精神神經癥以及相關聯(lián)的心理現(xiàn)象,我有多方面的透視角度。一般的心理分析、心理治療所依據的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以及現(xiàn)代醫(yī)學和心理學知識。當我透視精神神經癥時,我將超越這個范疇,把哲學、科學、藝術等多種文化成果綜合在一起,并應用我以往在解剖深層身心結構的研究中得到的成果。

作為研究者,對事物應避免做出常人的道德判斷,包括愛憎判斷。因為道德判斷本身是一種“偏見”,對科學研究而言,是一種不良的甚至有害的傾向。它往往會使你失去真知灼見,陷于主觀和片面的境地。精神神經癥誘發(fā)出的是潛意識,而潛意識通常是非理性的,它外化表現(xiàn)出的往往是不美好的、自私的、有時甚至是可悲和丑惡的東西。

當然,在治療過程中不能排除道德的力量。對道德力量的調動往往也能啟發(fā)一個人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重新獲得他應有的責任心、良知等等。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性格,在生活中扮演不同角色的人,對道德的判斷也是大不相同的。要因人而異。

安子林目前表現(xiàn)出的狀況,一個男人用疾病的方法回避社會責任,折磨自己,折磨家人,甚至傷害孩子。作為常人,你可以譴責他的軟弱,不贊賞他的自私;但作為研究者或者醫(yī)生,站在這個立場無疑是錯誤的。他必須表現(xiàn)出對一切精神現(xiàn)象的科學角度的理解,通過對具體案例的研究,設身處地、深入患者身心地體察。

我曾反復講過,在認識事物時要有“無”的狀態(tài)。所謂“無”,就是要放下一切主觀利害、利益造成的傾向,也放下自己作為常人的感情傾向,放下已有的種種目的、計劃,放下自己已有的知識、理論、經驗及一切成見,還包括放下自己習慣的思維方式和語言方式。

要真正做到“虛心”。

一般的心理學醫(yī)生也會設身處地為病人著想,但這種“設身處地”還是一般意義的。我在研究潛意識思維時,曾提出“進入他人思維”。這不是比喻性的說法,而是一種真實的、確實存在的現(xiàn)象。當人處在放松狀態(tài)中體察自己要體察的對象時,是可以進入對方思維的。

不能進入患者的思維,不以極大的耐心和科學態(tài)度非常細致地、精確地深入剖析這個案例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就不可能有新的發(fā)現(xiàn)。

安子林是很典型的案例,但在精神神經癥的范圍內又是很普通的。比他癥狀嚴重的也很多。當然,他的疾病反應是比較強烈的。

選他做典型,并非因為他的病情最嚴重,有這樣幾個原因:

一,他本人有自省能力,有清楚的表達能力。在表達痛苦和分析心理機制時配合得非常好。

二,他的家人,妻子、女兒都扮演著幫助他進行精神分析的角色,對我有充分的信任和理解。這一點非常重要。

對精神神經癥患者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恰恰可以找到認識并治療人類精神疾病現(xiàn)象的鑰匙。人的精神現(xiàn)象、生理現(xiàn)象、身心關系、身心與整個社會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其中的奧秘是相通的。

用科學的態(tài)度對精神神經癥現(xiàn)象做出心理學回答、生理學回答,包括社會學、文化學的回答,這是一個巨大的主題。在治療疾病的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的人類對真善美的追求,以及對痛苦災難的拯救姿態(tài),其意義不可低估。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