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之于我,是具有矛盾性的,它與我之前的許多作品在觀點上都是截然不同的。我一直以來都自詡為社會教育家,在相關方面發(fā)表了不少個人性質的拙見,并有幸能夠將這些拙見出版成書,發(fā)行到市面上。就表達我的個人觀點來說,那些書的題目已經(jīng)說得很明白了,但更進一步看來,那些書的觀點都大同小異。“要親切”“要關心別人”“要謙虛”“要忍耐”“要懂得禮貌”“要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先要施與他人”“應該讓步”……這樣的觀點,都是與“要厚臉皮”相反的。因此我才說本書之于我,是個徹徹底底的“矛盾”,是與其他作品完全對立的。
但就算如此,我還是會堅持本書中的主張。我相信本書的觀點是可以讓人領悟到許多東西的。至于在相反的兩派的主題之中,究竟哪邊更能應用得得心應手,應該選擇什么,這就依靠讀者們自己的判斷了。
我要解釋一下從“謙虛”、“謹慎”到“厚臉皮”這一轉變的緣由,下面所講述的,是我親身經(jīng)歷的、讓我感受到“厚臉皮”的價值與效用的一件事情。
2006年3月初,我參加了為競選春川市長而舉辦的候補競選,這是我在擔任江原道的政務副知事時就打算參與的,但是我失敗了。另外,在2008年的第18屆韓國國會議員選舉活動上,我在為了競選而舉行的推薦人選舉中,再一次品嘗到了失敗的滋味。
想要成為國會議員的候補人選,就要先進入推薦候選人的名單,但是從提出申請到入圍最終名單,期間還要進行一場嚴酷的選舉。我每天都要到各種商店以及集市去與民眾見面、握手、派發(fā)名片。這樣做過的人們應該知道其中的辛苦。但作為政治界的新面孔,比起這種競選活動,我更要在為進入推薦候選人名單的選舉上下工夫。
雖然兩次選舉都失敗了,但這場持續(xù)120天的選舉以及隱藏在這場推薦人選競爭背后的權力游戲,卻凸顯出了政治斗爭的殘酷與激烈,其呈現(xiàn)出的意義讓我獲益匪淺。相較于其他人生閱歷,參與政治選舉所帶給人的觀念轉變,是特別且讓人終生難忘的。以旁觀者角度所看到的現(xiàn)象,與作為當事者所體驗的狀況,是完全不能相提并論的?!皼]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這句話是政治界的至理名言。那些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的圓滑作風,赤裸裸地在一瞬間暴露無遺。我們可以通過這件事認識到世態(tài)炎涼,看穿人們的真面目,領悟到在社會中生存的法則。
在政治圈,當面微笑,背后卻暗自競爭,這是很尋常的事。面對面的時候一邊笑著一邊握手,但一轉身關系馬上就變得僵硬。以不理不睬的態(tài)度對待弱者,用驕傲不屑的氣勢讓對方膽戰(zhàn)心驚,乃至完全屈服。如果遇到強者,便假模假樣地卑躬屈膝,對其俯首帖耳。那些性格隱忍、等待良機的人們在這樣的政治斗爭中是無法獲得機遇的,他們的謙遜、和善換來的終究是一事無成。只有那些左右逢源、手段卑劣、令人敬而遠之的人,才能取得勝利。善良的人還在想法與實干的邊緣上猶豫著,而心狠手辣的人卻已經(jīng)成為了勝利者,并把持著權力中心,這無疑是政治界最基本的規(guī)律。
這樣的情況并不只是發(fā)生在政治界,放在商業(yè)領域中也同樣適用。在某方面,商界可能要比政治界更加麻木不仁,只不過在政治界中,這樣的事情會更加鮮明、赤裸地表現(xiàn)出來而已。你身處的組織或者單位之中,或許也正發(fā)生著同樣的情況,更值得注意的是,最殘酷的斗爭往往是在絕大多數(shù)人都沒察覺的情況下展開的,也許事態(tài)已經(jīng)發(fā)展到了白熱化的階段,而你作為旁觀者,卻優(yōu)哉游哉全然不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