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旗幟飛揚(3)

商界裸奔:理查德-布蘭森與他的維珍之旅 作者:(英)理查德·布蘭森


 

到了一定的年紀后,有些人會希望自己能像摩西那樣帶領子民到達一片樂土。在一夜辛苦工作后,早上我對著鏡子說:“哦,理查德,別自以為是?!?/p>

維珍是企業(yè)界的一朵奇葩,是基于歷史因素的結果。我總是對有樂趣的事充滿興趣,在我開始工作的那個時代,人們很重視樂趣。人們總是把我和那個時代聯(lián)系在一起,并且那種“感覺真好”的因素也一直伴隨著我。維珍一直都非常重視精神上的樂趣,但是,倘若維珍生在其他時代又會怎樣?還會像現(xiàn)在一樣成功嗎?答案是,我們不知道。

好的品牌反映了所處時代的風貌,也是品牌創(chuàng)建人員的心血結晶。這樣的品牌很難被復制,也很難被模仿。品牌猶如藝術家的簽名(維珍的商標就是藝術家簽名?。﹦?chuàng)造什么樣的品牌是由你自己決定的。在本章中,我將提供一些品牌創(chuàng)建方面的經(jīng)驗教訓,但我無法告訴你具體要創(chuàng)建什么樣的品牌。我的忠告是:要用認真的態(tài)度對待品牌創(chuàng)建問題,一如畫家對待畫布上的簽名一樣。

***

品牌應該體現(xiàn)企業(yè)的經(jīng)營范疇。無論品牌中所蘊含的承諾是什么,都要一如既往地信守這一承諾。因此,要讓品牌的承諾聽起來內(nèi)容風趣、構思新穎,而不是夸大其詞。要在品牌創(chuàng)建的一開始就對品牌進行正確定位,清楚地說明自己提供的產(chǎn)品和服務。品牌最終會像你我一樣過氣,所以我認為你應該像我們一樣明智地推進品牌的不斷發(fā)展,而不是隨隨便便地重新包裝一下再推出。重復進行無意義的品牌定位,將會產(chǎn)生負面的宣傳效果,原因是這么做和所謂公司內(nèi)部調(diào)整沒什么兩樣。

總之,當我們提交“Virgin”(處女)這個名字進行注冊時,英國公司注冊處認為這個名字太過粗俗,不予注冊。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說服他們。我想到了一個辦法,就是舉證一艘船在1699年曾使用了同樣的名字,并沒有招致反對。事實上,《倫敦憲報》(London Gazette)在1699年5月的報道中提到過這艘船,“該船于1699年4月26日??考拥乃垢郏ㄎ靼嘌牢髂喜康囊粋€港口)?!蔽抑肋@個名字很性感,但是很有趣。不過這個名字不是異想天開,不著邊際?!疤幣币辉~說明了我們的每項事業(yè)都是從零開始,我們在所涉足的商業(yè)領域幾乎完全是“處女”。我認為“處女”這個名字一點兒也不粗俗,而是純潔、新穎、未開發(fā)、未利用的代名詞?!疤幣币泊砦覀?nèi)际瞧髽I(yè)經(jīng)營的新手。注冊維珍品牌對我們來說意義非同小可,在全球法律管轄范圍內(nèi)捍衛(wèi)這個名字并不容易。事實證明,這對維珍的成功非常重要。

一個品牌的蘊意是不斷豐富完善的。有些蘊意是通過定位得出來的,有些則是在直接或間接的努力、投入中得出來的。不管你喜歡與否,有些蘊意總是與品牌如影隨形。請記住,品牌總是代表某些意義,而你最終只有通過提供給客戶的產(chǎn)品和服務來決定品牌的內(nèi)涵。

如果我告訴你維珍早年的創(chuàng)業(yè)歷程,你就會明白維珍品牌現(xiàn)在所代表的內(nèi)涵是怎樣得來的。我本來是想說維珍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是經(jīng)過縝密籌劃的產(chǎn)品。但事實不是這樣的。真幸運,我們干得很好。不論我們刻意經(jīng)營與否,人們對我們的評價多是正面的。

忽然之間令我一驚的是,有一個難題擺在我面前:向現(xiàn)在的青少年解釋音樂對于我那一代人的意義。但如果不這樣做,青少年又如何了解我們的第一個公司“維珍唱片”呢?

***

我認為音樂對現(xiàn)在年輕人的生活的影響遠遠不如對上世紀70年代的人的影響大?,F(xiàn)如今,美妙的音樂作品比比皆是,例如凱蒂·滕斯托爾(KT Tunstall)和艾米·懷恩豪斯(Amy Winehouse)的歌曲。但回顧20世紀70年代,那真是一個非常獨特的時代,那時的人們對于搖滾音樂有著狂熱的激情。

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一部分原因是,當時除聽唱片之外沒有更好的選擇。那時生活在英格蘭的人們沒有DVD,沒有手機,沒有換不完的電視頻道,只有英國國家廣播公司和獨立電視臺(ITV)這兩家電視臺的節(jié)目可供選擇。更談不上電腦游戲,那是超級大國獨有的玩具,用來針對他們的致命核武器庫。因此年輕人將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音樂上,他們購買唱片。而這也只是那個時代有錢人家的孩子才能享受到的。人們總在期望“齊柏林飛船樂隊”、“YES樂隊”或者“Queen樂隊”推出新唱片,每當有新唱片出來,都可以讓大家聽上好幾個星期。

在20世紀70和80年代,發(fā)行唱片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我們就是從這個行業(yè)開始打下維珍的事業(yè)根基。維珍唱片在早年創(chuàng)業(yè)時期積累的商業(yè)經(jīng)驗仍然值得我們現(xiàn)在去學習。畢竟,不斷發(fā)展的搖滾樂那時剛剛起步,而維珍也是從那時開始的。

維珍唱片公司剛成立時,主流低音歌手安迪·威廉斯(Andy Williams)和先鋒派搖滾樂歌手弗蘭克·查帕(Frank Zappa)的歌曲,還只是按字母順序A-Z排列在伍爾沃斯連鎖超市(Woolworths)同一個唱片架上銷售。20世紀60年代,披頭士樂隊和滾石樂隊的流行樂、節(jié)奏布魯斯音樂大受歡迎;唱片發(fā)行業(yè)仍主要由一些大公司掌控,唱片銷售沒有折扣,整個產(chǎn)業(yè)固守成規(guī),裹足不前。60年代還是中年人傾聽經(jīng)典弦樂四重奏的時代;大多數(shù)錄音棚的費用都很昂貴,條件苛刻,只能制作寥寥可數(shù)的幾張唱片,不能被充分利用起來。此外,播放好聽搖滾樂的廣播節(jié)目更是鳳毛麟角。

1970年春天,我們決定新增唱片郵購業(yè)務,銷售我們喜歡的音樂類型:夸張、無厘頭、嬉皮士風格。這使維珍獲得了成功,也奠定了我們今后的業(yè)務基礎。從唱片公司郵購業(yè)務的第一天開始,我們標新立異的做法立即獲得了年輕人的認可。

在我們的創(chuàng)業(yè)之初,除了美國《滾石》雜志之外,英國市場上也有兩家音樂周刊:一家是《旋律制造者》(Melody Maker),以報導搖滾樂和流行樂為主,也刊登民間音樂和爵士樂方面的評論;另外一家是《新音樂快訊》(New Musical Express),簡稱NME,偏向流行樂,帶有很濃的60年代色彩。此外,標榜“音樂就是信息”(Music is the Message)的《聲音》(Sounds)雜志這時也粉墨登場了。

《聲音》首次發(fā)行是在1970年10月10日,我打電話和廣告部門商談,希望搞到一個打折廣告版面。我一直希望能在不落俗套的新刊物上做廣告。《聲音》對我們的成功舉足輕重,它的讀者群與我們的市場營銷對象相吻合。《聲音》發(fā)行第一周就賣掉了20萬份,這使競爭對手《旋律制造者》和《新音樂快訊》有些緊張。黑色安息日樂隊(Black Sabbath)推出的“Paranoid”,滾石樂隊發(fā)行的“Get Yer Ya Ya’s Out”,齊柏林飛船樂隊發(fā)行的“Led Zeppelin II”,深紫樂隊發(fā)行的“Deep Purple in Rock”以及清水合唱團(Creedence Clearuater Revival)發(fā)行的“Cosmo’s Factory”專輯,登上《聲音》第一周搖滾樂排行榜,而這些唱片專輯也在我們的郵購業(yè)務之列。遺憾的是,排行榜上也充斥著一些詭異的音樂,例如“The World of Mantovani”。維珍唱片拒賣曼托凡尼(Mantovani)的唱片,也不賣安迪· 威廉斯的唱片。

在開展維珍唱片業(yè)務的一開始我們就遇到了一個重大困難:我們沒有知名度,也沒有以往的業(yè)績可以作為參考,因此沒有哪家唱片公司愿意為我們供貨。我們只好把在音樂雜志上刊登的廣告撤下來,此外我還要設法搞到一筆錢,在一個月內(nèi)還清雜志廣告欠款。我們沒有任何唱片可賣,后來我們找到一家位于諾丁山的唱片店,老板是雷·拉倫(Ray Larone),我們在他那里按一定的折扣價購買唱片,然后再郵寄給我們的客戶。這樣做的好處是:客戶預先匯款,這就為我們提供了購買唱片的資金,我們還可以用這筆錢償還廣告公司的欠款,維珍唱片店就是這樣開始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