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5國遭遇40年來最大災難
超過3000人死亡美聯社的最新消息稱,印尼12月26日發(fā)生近40年來最強地震。強震引發(fā)的海嘯席卷亞洲5個國家,造成至少3000人死亡,其中斯里蘭卡1500人,印度1000人,印尼400人,泰國120人,馬來西亞15人。另有數百名失蹤,死亡人數可能還將上升。
《中國日報》網站2004年12月26日海嘯后印度海底現古城南亞大海嘯帶來災難,也帶來一些意外的發(fā)現──一座水下的古城遺址。
印度沿海水底古城馬哈巴利普蘭所在地是海嘯災區(qū)之一,海嘯過后,該城鎮(zhèn)附近露出三個石結構,上面都刻有精細的動物畫像。這是因為海嘯過后,覆蓋在結構上的沙層被沖走。印度考古研究所高級考古學家薩蒂亞穆蒂說,這些結構,可能屬于這個建于七世紀的港口城市。
這個古城名為馬哈巴利普蘭,早就因其古老、雕刻精致的海岸廟宇聞名。這些遺跡被列為聯合國世界遺產保護地區(qū),每年都有數以千計的印度教朝圣者和游客前來朝圣和觀光。據早期英國旅游作者的記載,該地區(qū)還有七座塔,其中六座沉入海底。
薩蒂亞穆蒂在馬德拉斯接受美聯社電話訪問時說:"海嘯過后,露出一件淺浮雕,似乎是一座寺廟外墻的一部分,或那座古代港口城市的一部分。我們的發(fā)掘工作將會揭開更多謎團。"《中新網》2005年2月19日每一篇的手記開始,我都會把新聞放在最前,作為上?!冻啃菆蟆返囊幻浾?,我接觸到了隱藏在這些新聞背后的事件,這些新聞就好像一株株藤蔓,順著它們,我摸到了深藏在地下的,巨大而驚人的果實。于是我從這些人人都可以在網上查到的新聞開始,有所保留地,講述你們完全無法想像的故事。
這次的藤蔓,有兩株。
今天,任何一個生活在人類文明世界里的人,都不可能不知道第一株藤蔓,相信就算在一百年之后,都會有許多人記得這場浩劫。而第二株藤蔓則弱小得多,它在前者巨大的陰影里生長出來,作為這場浩劫的副產品,或許并沒有太多人關心。
我是從新浪網上,看到那片從海水中露出的遺跡的,對于這類帶著古老神秘色彩的考古發(fā)現,出于個人的興趣,我一向都比較留心,所以很認真地把整篇新聞看完。
僅此而已,對一個記者來說,看絕大多數的新聞都一掃而過,或只看個標題就足夠。
所以我當然不可能料想到,不久之后這片遺跡會變成一株小小的藤蔓,可是我順著它摸到的并不是果實,而是一把鑰匙。
這把鑰匙讓我意識到了第一株藤蔓,是的,那竟然不僅僅是一場劫難!
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我已經知道了一切??墒俏也恢涝撚迷鯓拥脑~語來形容……這真相的果實,巨大、龐大、浩大?
我只能試著用對比的方式來表達,與之相比,這場席卷人類世界的海之狂瀾,算不了什么,毫不夸張的說,微不足道。
微不足道!
我愿意從頭說起,希望你們有些耐心。再狂暴的颶風,它的邊緣末端,也只能微微吹動衣襟。
二零零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的晚上,我點開大洋網新聞的時候,才看到這場讓全世界震動的海嘯事件,距離海嘯發(fā)生已經有一段時間。那天是周日,我沒去報社,所以知道的晚了。
那時我看到的數據,就是我在上面列出的第一則新聞里的數據:超過三千人死亡。這已經足夠讓我在顯示器前呆了十幾秒鐘。這些年來,在一般意義上文明世界里所發(fā)生的地震、颶風、洪災,死者達到三位數的已經算得上大災難,可是這次竟然有三千人。兩個月后,這個數字上升到三十萬。
這場讓人類再一次意識到自己渺小的災難,卻讓我在二零零五年的春天有了一次免費海外旅游的機會。
為了加速被海嘯重創(chuàng)的國內旅游經濟。印度政府組織中國各大報社旅游條線記者印度游,好讓他們回來多寫稿子促近旅游業(yè)復蘇。十天的游程,有多條路線可供有限度的選擇。所謂有限度選擇,就是說不能有些線擠太多記者,而有些地方沒人去,目的是促進國內旅游業(yè),當然要搞搞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