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被打卡機所役使
對于不少上班族來說,工作似乎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兒:為了避免遲到被扣工資,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掙扎著起床,為了趕時間,不得不去乘坐已經擁擠不堪的公交,忍受身體晃來晃去的痛苦,在車輛堵塞的馬路上焦急地看著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其實,這些上班族并非真正在為時間的流逝感到著急,也不是急著能快點工作,而是擔心工作卡上留下遲到的記錄被扣工資,或受到其他的處分。
當他們急匆匆地趕到公司,打完工作卡,發(fā)現一分鐘不差時,心中的一塊石頭才算落地了。先停下來喘口氣,去趟衛(wèi)生間,然后在自己的座位上悠閑地泡杯咖啡,讀讀報紙。在完成這一系列的“早上儀式”、浪費了半個小時的時間后才正式開始工作,但即便開始工作了,只要沒有客戶來辦事,他們也沒什么事情可做。從早上挨到中午,吃完午飯,從中午挨到下班,在無聊中打發(fā)時間,算計著離下班的時長,盼著打卡機的時針快點兒指向下班時間,焦急的程度一點不比上班路上遇到堵車時的心情差。當遇到特殊情況、工作的時間超過了下班點時,他們會為得到公司支付的加班費而沾沾自喜,從不去考慮自己在加班的時間內是否真的為公司創(chuàng)造了相應的價值。
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一小時60分鐘……如果每天都得過且過,沒有明確的目標和計劃,每天在茫然中上班、下班,到了固定的日子領回自己的薪水,或是高興一番或抱怨一番,之后仍然茫然地去上班、下班,從不花時間學習,從不反省自己一天做了些什么,有哪些經驗、教訓,怎樣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不認真研究自己的市場和競爭對手的市場;也不去想自己的工作為顧客創(chuàng)造了哪些價值。如果這樣機械被動地應付差事的工作狀態(tài)持續(xù)三年以上的話,就會形成非常惡劣的工作習慣,而淪為打卡機的奴隸:每天按時上下班,不遲到、不早退,以此來證明自己朝九晚五地在公司上班,以此來證明公司應該給你按額發(fā)放工資,給你發(fā)放全勤獎,但是你每天的工作內容、工作量、工作進度,也就是說你做了什么工作,做了多少,是怎么做的,是無法從打卡機刷過的工作卡上被得知的,所以每天來上班似乎只是為了應付打卡機的時間檢查,天天無所事事,工作卡上班時打一下下班時打一下,一天過去了;第二天上班時打一下下班時打一下,又一天過去了;等到某天下班打一下,以后不用再打卡,又一次合同到期了……
面對急劇的社會轉型,我們有必要再次從根本上全面審視上班族的這些既有工作狀態(tài)。這種應付工作,上班要應付,加班要應付,領導分派的工作要應付,順理成章地,工作檢查更要應付,沒有任何主動性、自欺欺人的上班族等于完全把自己的命運交給了別人,這不但會給社會增加負擔,而且還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職場生存危機,這種欺騙對自身造成的蒙蔽與傷害遠勝于對企業(yè)和社會所造成的傷害。
人們都有一種習慣,容易習慣于一種安逸的工作環(huán)境,這種暫時的安逸會麻痹一個人的神經,使人們總以為這種安逸可以持久下去,但事實上,這種美夢隨時都會被別人叫醒,隨時都可能會中斷自己的職業(yè)生涯。因為許多的因素正在發(fā)生著變化,也許很小,也不容易引起我們的注意,但積少成多,等到真正爆發(fā)的時候,再想去改變就已經來不及了。
舉例來說,如果某一天你所在的公司經濟效益不好了,老板為了節(jié)省成本,突然告訴你說:“從明天開始不必辛辛苦苦地來公司上班了,公司分配給你一定的任務只要在家里做就可以了,然后公司根據你任務完成的情況支付給你相應的報酬。”當你聽到這些你會作何反應?是為自己擺脫了打卡機的奴隸身份而感到高興,還是猜測到也許老板知道了你每天磨洋工的做法而感到愧疚?
當你不得不按照公司的要求在家里完成工作任務時,你會發(fā)現你在公司養(yǎng)成的無所事事的壞習慣已經使你無法在家里進行任何工作,沒有了打卡機的約束,可以一覺睡到中午,醒來后也是想著聊聊天、逛逛街,根本不能把心思放在工作上,一個月的時間過去了,只拿到了很可憐的一點薪水,這時才明白以前僅以上、下班時間為標準獲取公司支付的報酬,對于公司有多么的不公平?這時才意識到自己給公司浪費了多少時間?也給自己浪費了多少時間?此時的自己就像從未感光的膠片一樣,一旦曝光了就會完全喪失使用價值,等待你的可能只有正式被辭退,掉進失業(yè)者的大潮。
而那些心中常有危機感、拒絕做打卡機奴隸的員工不管是在公司上班,還是在家里上班都能一樣努力工作,不斷地努力學習,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技能。因為他自己內心的自驅力告訴他應該這樣去做,他也希望掌握自己的命運,希望更好地發(fā)展自己的事業(yè)。
在如今每個企業(yè)都在講求高效率的時代,我們對工作千萬不能存有僥幸心理,讓打卡機成為公司為你發(fā)放應得薪水的“證人”,能混一天算一天,到頭來,公司輸掉的可能僅僅是每月兩三千的資金,而你輸掉的將是自己的未來和前途。
不要成為上級手中的“棋子”
相信在一些公司存在不少“棋子式”的員工,他們能很好地按照上級的指示做事,不管上級有何要求都能照做不誤。雖然這樣的“棋子式”員工看起來很勤奮、很辛苦,也很守紀律,具有很強的“服從性”,但是這種對于發(fā)個指令,撳動按鈕,才會動一動的機械完成工作的“應聲蟲”不但缺乏工作的主動性,而且缺乏對工作的思想性,不但不能為公司創(chuàng)造效益,而且常常誤事。
張華大學畢業(yè)后到一家電子產品生產公司做起了電話接待員。她的工作很簡單,只要按照老板吩咐的,為來電咨詢的潛在客戶介紹一下公司和公司產品的基本情況,如果客戶有購買意向,建議他們與公司銷售部進一步聯(lián)系即可,老板還提醒她與客戶溝通時一些注意事項及溝通技巧,如果留不住客戶也不會扣她的工資。
在張華看來,雖然自己的工資不算太高,但是自己非常喜歡這種不用費腦子、只需按部就班即可的穩(wěn)定工作,反正自己也沒想著掙太多的錢,只要夠吃夠花就行。
但是,沒想到的是這項工作并沒有她想象的那么簡單,三個月的試用期還沒滿,老板就對她的工作提出了批評:“怎么工作一點都不用心?客戶都說你的服務質量很差,不僅語氣生硬,缺乏親和力,而且業(yè)務不熟練,客戶問什么你都一無所知,就把他們推給銷售部門。使本來對我們產品抱有一定興趣的潛在客戶也失去了希望,打消了團購的念頭?!?/p>
張華一聽覺得自己挺委屈的,覺得自己一直都在嚴格按照老板的指示工作,該為客戶講解的產品情況都介紹了,該用的禮貌用語都用了,能夠留住客戶本來說了不是我分內的事了嗎?怎么現在又埋怨起自己來了?
沒等艷麗開口說話,老板就給她下了死命令:“從現在開始必須好好改進你的工作,端正工作態(tài)度,努力爭取每一個客戶。再聽到有客戶投訴你的服務問題,公司就不會講情面了!”
張華挨了一頓訓后心里就更不滿了:老板的指令總是變來變去,一會兒要那樣,一會不要那樣,出了問題都賴在我頭上,真讓人不知如何是好。爭取每個客戶本來是銷售人員職責范圍內的事情,跟電話接待員有什么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