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道法自然,長壽不難(7)

易經(jīng)養(yǎng)生全書 作者:曾子孟


家里有中老年人,熬一道薄荷粥,不僅能養(yǎng)心安神,還能增進食欲,促進消化,的確是溫馨又養(yǎng)人的食物。此外,炎炎夏日,稍不留意就會中暑,飲三葉茶還能解心慌氣短、渾身乏困之苦。特別要提醒的是,夏至時人體消化功能相對較弱,還應少吃鱔魚、羊肉等熱性食物,酒品更是少飲為妙。當然,培養(yǎng)寬廣心胸、樂觀性格,對于養(yǎng)心脾、暢氣血也非常重要。室外活動時,要避開烈日熾熱,做好防曬工作。

小暑練三伏,動靜要相宜

公歷7月6、7或8日為小暑節(jié)氣,此時人體陽氣最旺。俗話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三伏”即初伏、中伏、末伏,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在酷熱天氣下進行適宜的鍛煉,能夠提高身體耐熱能力,讓肌體有充分的力量去適應炎熱氣候,從而達到防病健體的目的。

但是對老年人、體質較弱的人來說,一味強調“夏練三伏”,就不太適合了。當環(huán)境氣溫達到33°C時,人在安靜的狀態(tài)下也會出汗,如果此時進行體力活動,出汗量就會大增,而空氣濕度高、風速又小,體溫調節(jié)就會受到限制,有可能引發(fā)全身發(fā)熱、頭暈、口渴、惡心等中暑癥狀。

而且老年人臟器功能減退,體內的水分比年輕人少15%左右,因此老年人在高溫天氣下發(fā)生中暑的概率要明顯高于年輕人,若是再患有心腦血管病或是血液濃度本來就有點高,在炎熱天氣下鍛煉后,更容易誘發(fā)腦血栓、心肌梗死等重癥。所以說,老年人在三伏天鍛煉,是非常危險的事情。

其實,要想避免這些問題,當三伏來臨時,老年人最好以靜制動,并保持充足的飲水;保證充足的睡眠,利用午睡彌補夜晚睡眠之不足;外出時,身邊最好備些人丹、十滴水、清涼油、藿香正氣水等常規(guī)防暑藥品;烹制菜肴也要以清淡、爽口為原則,多吃水果也有助于防暑,但不要過量,以免增加腸胃負擔,甚至引起腹瀉。

大暑——瘦身的好時節(jié)

大暑在公歷7月22、23或24日,此時身體往往會遭受濕邪的侵襲,濕邪一來,最先遭罪的就是脾胃。這樣吃進去的湯湯水水就不容易運出去,胃口也不好。如果嘴再一饞,控制不住冰涼食物的誘惑,更會給濕氣駐留多了個理由,長此以往,脾胃功能也會每況愈下。在胃口欠佳的時候,又該如何在健康養(yǎng)生的基礎上達到瘦身的效果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