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道法自然,長壽不難(24)

易經養(yǎng)生全書 作者:曾子孟


打通任脈,良藥自來

《易經》常說陰陽無處不在,對于人體來說,背為陽,腹為陰,陽對應著督脈,陰對應著任脈,一陽一陰,一條循于背后,一條循于身前。在我們的腹部有很多經脈,腹部正中心有一條經脈,統(tǒng)領一身陰經,與全身所有陰經相連,主管全身精血、津液,這就是任脈,可以說任脈就是陰脈之海。任有“妊養(yǎng)”的意思,對于女性來說,任脈與女子經、帶、胎、產的關系密切,可以說“任脈相當于女性的性激素”。

因此,凡是陰虛火熱體質的人群或是患者,平時要多按摩任脈和腹部重要的穴位,保養(yǎng)效果會非常好。

任脈的經氣起于小腹內(胞宮),下出會陰部,向前上行于陰毛部,沿腹內向上經關元等穴至咽喉部,再上行環(huán)繞口唇,經面部進入眼眶下的承泣穴(此穴屬足陽明胃經)。

對于陰虛火熱體質者,除了在醫(yī)院的治療外,日常還要多刺激任脈,不但能改善陰虛體質,還能調節(jié)性激素的分泌,促進性功能的發(fā)達。在打通任脈的同時,如果能一并刺激督脈,保證兩者都暢通無阻,則全身經脈都會順暢起來,進而能更好地改善體質、強筋健骨。

4.陽虛寒涼體質的養(yǎng)生經——溫陽養(yǎng)生

陽氣就像人體的太陽,給我們力量和溫暖,支撐人體生命的一切活動。然而,一旦人體的“動力源”不足,就會出現(xiàn)生理活動減弱和衰退的現(xiàn)象,身體御寒能力每況愈下,而對待這種陽虛寒涼體質,當機立斷的方法就是溫陽。

陽虛寒涼體質是怎么回事

曾聽一位姓姜的南方朋友經常說起,她從小就怕冷。每到炎熱夏季,空調會讓她不寒而栗;外出也要自備一件帶袖的衣服;不到蓋厚被子的時節(jié),她也得加一層毛毯。這種“怕冷癥”持續(xù)了多年,人也變得日漸憔悴。期間,她也跑過好幾家醫(yī)院,也沒查出病因。既然沒病,為什么這么怕冷呢?經過一番診查,斷定陽虛體質就是根源。

陽氣就像人體的太陽,可以給我們力量和溫暖,是生命的根本。陽氣是由受于父母的先天之氣和后天的呼吸之氣,以及脾胃運化而來的水谷之氣結合而成,有了陽氣,人體血液、津液才能在體內自由循環(huán),把營養(yǎng)物質輸送到身體的各個部分,這樣人們才能思考,身體臟腑機能才能正常發(fā)揮,生命才能生生不息。體內陽氣要是不夠,身體“動力源”不足,就會出現(xiàn)生理活動減弱和衰退,導致身體御寒能力下降,正所謂“陽虛生外寒”。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