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我的方方面面(1)

孤獨是可恥的 作者:(美)約翰·卡喬波


在我們對社會聯(lián)系的感覺中,主觀意義的角色與因人而異的個人意義,在我們生活的其他方面并不會體現(xiàn)出什么不同。你可以請一個設計師給你的臥室或者辦公室里裝點昂貴的紀念品、獎品、勛章以及貓王或者普京贈予你的簽名照。這一定會給你的客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如果這些東西都是從裝飾品店買回來的,那當你走進這個房間的時候,可能感覺并不怎么樣 因為誰都可以在商店里買到這些東西。這些紀念品和獎品沒有真正的意義,所以并不能帶給人持續(xù)的溫暖和滿足感。同樣,你也能夠擁有很多“好”朋友,他們可以是社會名人,可以是工作組的同事,也可以是生意伙伴或者是富有、聰明而又儀表堂堂的夫婦,但如果沒有深刻的情感共鳴(尤其是你沒有),那么他們都無法滿足你對社會聯(lián)系的渴求,也就無從緩解你孤獨的痛苦。

當然,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思索文化約束對主觀孤獨感的作用的時間,并不比用在思索其形式結(jié)構上多,只有心理科學家才需要為孤獨有兩種還是12種尺度這類問題而勞神。但是,知道感受的普遍結(jié)構依然有幫助,尤其是當我們試圖做出改變的時候。

如果我請你想象一個房間,你可能會想到房間的特定大小,特定的顏色、味道、窗外的風景或者家具以及墻上的裝飾畫。但當我們客觀、定量并且細致地總結(jié)所有房間的共性時就會發(fā)現(xiàn),我們所能想象的任何一個房間都包含了這三個基本量:長、寬和高。即使你把房間當作一個充斥著各種感受的整體、一個完整形態(tài)來感受,這三個基本量也會促進并約束著你的感受。如果你想重新設計這個房間,使它更舒適、功能更全面,你就必須要重新考慮這三個基本量。

同樣,如果我們想通過加強社會滿足來使自己更健康、更快樂,也要注重這些基本量,其中之一就是“自我”。

心理學家溫蒂·加德納(WendiGardner)和馬里諾·布魯爾(MarilynnBrewer)完成了一項研究,檢驗當被問到“你是誰”時,人們對自己可能的描述。他們發(fā)現(xiàn),自我描述可以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1 個性的、獨立的自我:這是體現(xiàn)你特性的那個“你”,與任何人都沒有瓜葛。這個范圍包括你的身高、體重、智商、體育和音樂能力、對文學和音樂的品味以及其他個人偏好,如你喜歡辣椒粉而不是木薯粉。

2 社會的、與他人有關聯(lián)的自我:這個“你”和他人關系密切 你的配偶、孩子、朋友以及鄰居。當你去參加家長會的時候,你是小扎克的爸爸或者媽媽。當你去參加配偶的公司宴會的時候,你是“某人的另一半”。如果沒有生活中的其他人,這部分的你壓根就不會存在。

3 集體的自我:這個“你”,是某個人種的一員,是某個國家的公民,是特定行業(yè)的從業(yè)人員并且是工會的一分子,還是一支球隊的粉絲。與社會自我相似,如果沒有其他人,這部分的你也同樣不存在。但與社會自我不同的是,這個自我所從屬的社會更加廣闊,總是與大的社會團體相關,以至于在日常生活中,這部分自我的存在并不容易被察覺。

人們把自己看成這三個部分的綜合體,因為長期以來,人類就一直在處理來自這三方面的問題。從最早的進化祖先開始,人類就是獨特的個體,有特殊的身體特征、個性以及喜好。但我們從來都與配偶、子孫保持著密切的聯(lián)系,并且一直都生活在群體中,從大家庭到部落,一直到國家?!白晕摇钡谋憩F(xiàn)會隨著情況的不同而改變。例如,當把自己當作群體中的一分子(集體的自我),而不是獨立的自我時,你會更傾向于和其他群體的成員達成相同意見,即使這意見不怎么靠譜,如“你說的沒錯,小熊隊(很差的球隊)絕對會拿到今年錦標賽的冠軍”。

布魯爾和加德納通過實驗準確地證明了這種效應。他們讓大學生們將自己置于集體背景下思考問題(換句話說就是把自己當作學校的一員),然后記錄他們用了多少時間同意或者否定另一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